普陀区“十四五”成果发布:沿沪宁协同创新引领发展,区级财政年均增速达10.8%
2025-09-1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王馨怡/文、图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普陀作为上海连接长三角的“西大堂”,也是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上的重要节点,正站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跃升的前沿。记者从9月10日举行的“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普陀区正通过产业跃升、城区焕新、民生保障等多维突破,探索协同创新背景下的城区未来图景。

转型有力度:产业跃升成就“创新活力区”

经济增长速度更快,四大重点培育产业提前达标倍增。普陀区委书记胡广杰介绍,“十四五”以来,普陀区坚定不移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主动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大局,在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优环境方面持续下功夫。

一组亮眼数据见证了普陀的发展速度:“十四五”以来,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达10.8%,高于全市年均增速6.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8.8%,高于全市增速2.5个百分点。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90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40.8%;完成规上服务业营收2614亿元,比“十三五”末翻了一番;税收亿元楼总量达到38幢,较“十三五”末增加12幢,实现十亿元楼零的突破。

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四大重点培育产业提前完成“411倍增计划”,占区级税收比重较“十三五”末翻了一番。初步形成以数字广告为代表的特色细分赛道,普陀数字广告产业园入选首批市级广告产业园区,集聚了创意生产、数据分析、广告投放等1000余家全链条企业。“既有大象起舞,更多的是蚂蚁雄兵,真正让数广园区成为‘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产业生态社区。”普陀区委副书记、区长赵亮说道。

科技创新活力更足,协同创新成果丰硕。普陀区坚持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引领带动“一带一心一城”重点地区发展,加强与沿线“八市”合作交流,打造沿沪宁协同创新集市,梳理形成资源、需求、合作“三张清单”,汇集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资源310项,技术攻关、产业联动等需求294项,跨区域合作195项。

今年7月,“沿沪宁协同创新集市”在线平台开始运行,华东电力设计院的储运控制软件等28个技术创新需求被揭榜,技术交易额实现800多万元。同时,组建74名技术经理人队伍,建立“百大平台”联盟,形成1730台(套)大型科学仪器清单,为科创企业提供实惠、专业的仪器共享服务。

“我们充分发挥普陀大院大所多的优势,支持他们建设高质量孵化器、概念验证中心,成为各自领域的‘链主’企业。”赵亮透露,近期与上海化工院国家重点实验室梳理了12个面向前沿科技、未来产业的重点项目,力争形成“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记者在下午的实地走访中了解到,上海化工研究院以同位素生产技术攻关为例,在碳13国产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我国碳13供应长期严重依赖进口。”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雷雯博士介绍,如今首批次产品丰度99%以上的碳13同位素一氧化碳产品已在安徽海素公司实现稳定运行,打破国外长期技术垄断,预计6个月后可以投入幽门螺杆菌呼气检测等医疗应用。

更新有速度:苏河水岸焕新“城市新风貌”

“半马苏河”品牌全面打响,游览体验全面升级。苏州河作为上海的母亲河,滋养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明。普陀区坐拥21公里苏州河岸线,恰为半程马拉松的距离。“我们称之为‘半马苏河’。”吴新华介绍。

苏州河21公里岸线全面贯通,建成29座苏河驿站,“半马苏河”公园建成开放。自2022年9月苏州河游船通航以来,普陀区已建成5座码头,数量居全市之首,四成苏州河游客从普陀乘船出发。今年以来推出赏樱、餐饮、宠物友好等多款特色航线,节假日期间热门航线票常常“秒光”,上座率达95%以上。

通过举办上海苏州河半程马拉松赛、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邀请赛等精品赛事,以及上海国际MCN大会、上海国际广告节等品牌活动,构建起覆盖全年龄段的文体旅品牌活动矩阵,塑造了被市民广泛认可的滨水休闲品质活力区形象。

记者在下午实地走访半马苏河驿站·长风湾党群服务中心发现,这里综合服务空间占地一万平方米,围绕水岸周边楼宇白领、游客市民的“康、享、乐、活”需求,集成城市基层党建各方面资源。在3号楼长风会客厅,上海首家“半马苏河”文创美学形象展示空间正式亮相,销量较高的文创冰箱贴四枚组合仅售25元,日常运营到晚上八点,成为夜跑市民和等船游客的歇脚地。

城市更新成效显著,“美丽家园”建设提速。“十四五”以来,普陀区持续推进“美丽家园”建设,开展旧住房成套改造18.08万平方米,实施约217万平方米旧住房修缮,累计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2.75万套,是“十三五”期间的5倍。

形成了红旗村、鸿寿坊、英雄金笔厂、曹杨新村等一批城市更新优秀案例。曾经上海中心城区规模最大的“城中村”红旗村已蝶变为“真如境”,成功创造“上海红旗模式”,建成真如环宇城、山姆会员店、中海中心等高品质载体,形成多种业态、近百万平方米综合体。

在长风书院内,诞生于普陀、成长于普陀的老字号品牌英雄钢笔设立了首个文创精品馆。“国潮钢笔已经不局限于一个简单的书写工具,而是一个同时承载了‘潮流元素’和‘文化基因’的文创礼品。”上海英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文斌告诉记者,传统产品线保持着不到10元的价格,但产品线明显拓宽,与年轻人喜欢的鸡尾酒、指甲油等产品跨界联动,以及《浪浪山小妖怪》等 IP 合作联名,守护传统的同时迎合年轻人喜好。

保障有温度:社区品质与民生体验双提升

教育养老医疗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更暖民心。“普陀区是人口大区,民生保障任务较为繁重。普陀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把最好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胡广杰说。

在教育事业发展上,普陀区成为全市首批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引入华师大二附中、中福会托儿所等优质教育资源,拥有23家上海市新优质学校,成功申报4所特色高中,公办托幼一体园实现100%全覆盖。

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十四五”以来,新增养老机构床位1352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到每千人建筑面积82.73平方米,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27.5张,建成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102个,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6个、市老年友好型社区7个。

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持续优化。成立全市首家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培训中心,形成“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分中心+50个服务站”网络,建设智慧健康驿站10家,实现街镇全覆盖。

数智治理创新实践,“社区生境花园”成新亮点。普陀区在全市率先推进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深化党建引领推进“多格合一”。全市首批量子城市先导应用场景“美好生活掌中宝”在曹杨街道落地试点,构建多元融合、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

“今年,我们还在‘泰山人民坊’打造了普陀区首个‘社区生境花园’,集生态修复、科普教育、邻里互动为一体,共建共享、共生共荣,成为居民家门口的‘绿色会客厅’。”普陀区生态环境局局长何春茜介绍,在全市率先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把海派烟火气的商业服务送到市民家门口。

展望“十五五”:协同创新效应持续放大

面向“十五五”,胡广杰表示,普陀区将进入经济动能跃升换挡期、协同创新效应溢出期、城区品质迭代焕新期。将在五个方面持续发力:聚焦产业“一幅图”,深化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聚焦创新“一条链”,完善“企业出题、院所解题、政府搭台”的“揭榜挂帅”机制;聚焦要素“一张网”,推动关键生产要素高效流动;聚焦服务“一站式”,打造面向沿沪宁、服务长三角的高能级专业化服务中心;聚焦市场“一盘棋”,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面向‘十五五’,普陀将进入经济动能跃升换挡期、协同创新效应溢出期、城区品质迭代焕新期。我们将以‘为国担当、勇为尖兵’的奋斗姿态和‘干字当头、奋力一跳’的精神状态,努力开创普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胡广杰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王馨怡/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