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假陈茶”困扰,这群青年大学生用专业所学解普洱茶茶龄之谜
2025-09-1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在云南普洱的茶山深处,普洱茶的茶农们捧着精心晾晒的茶叶叹息“好茶卖不出好价”;在上海的茶城里,消费者对着标注“十年陈”的普洱茶犹豫再三……近年来,普洱茶作为云南的特色产品深受大众青睐,年份虚标问题也日益关注。如何破解普洱茶的“茶龄之谜”?今年夏天,来自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沪香滇茶”实践团队在调研技术需求后,运用荧光光谱与丁达尔效应原理,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设计了对普洱茶年份进行鉴别的仪器,助力构建从生产到消费的可信桥梁,赋能普洱茶的发展路径。

云南是普洱茶核心产区,当地茶农常说“茶的叶子会说话”。“越陈越香”是普洱茶的底气,但近年来社会上年份虚标问题,让很多消费者担心买到“假陈茶”。团队对上海、云南两地300余名消费者的问卷调研显示,83%的受访者担心普洱茶年份造假。

在云南昆明雄达茶城,经营茶行12年的老板说:“同样是5年陈茶,有经验的老茶客能凭口感分辨,但年轻人不敢买,外地客户更不敢下单,就因为没有靠谱的鉴定办法。”在走访的中小茶企中,“年份鉴定难”直接导致普洱茶溢价能力下降,平均每斤茶叶利润减少约20%-30%。

从小与茶结缘的云南姑娘,此次实践团队负责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23级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艾玟利说:“我在课堂和老师的实验室里了解到运用荧光光谱与丁达尔效应原理,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对普洱茶年份进行鉴别,学校在技术创新方面也有浓厚的氛围,我和同学们也想尝试用科技手段为家乡的普洱茶做一点微小的贡献。”

今夏,实践团队在上海和云南两地,与17位茶商进行访谈,还与云南普洱茶产地5个乡镇的茶农面对面交流,了解对相关检测技术的想法,并采集了不同年份、不同仓储条件的茶样用于普洱茶年份鉴别技术研发与设备制作。

这其实也是茶农的殷切期盼。一位云南普洱当地茶农告诉同学们,自己就想要个简单的工具,拿在手里就能测,别太贵就行。实践团队了解到,有茶企曾尝试引入科研机构的检测设备,不仅一台要十几万元,操作还需要专业知识,最终并没有太多的应用。

市场所需,就是技术创新的方向。结合前期丰富的科研基础,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实践团队针对收集到的7项具体技术问题,研发出便携式茶叶年份光学鉴别仪。团队构建了覆盖普洱茶5-15年跨度、3类仓储环境、50多组普洱茶主成分的数据体系,经过反复测试调整,最终将设备重量控制在1公斤内,续航可达8小时。茶商使用时,只需将茶汤投入样本中,1分钟即可得到茶叶年份结果,操作界面如手机扫码般简单,成功推动茶叶年份判断从“凭经验”升级为“科学检测说话”。

有茶企负责人提到,学生团队的技术很有新意,还需要把稳定性和后续维护做得更成熟。目前,团队已在3家茶商门店试点并获得企业长期合作意向,并将尝试适当扩大使用门店范围,在使用中进一步优化产品设计。

下一步,队员们还将聚焦当地需求,与茶农茶商保持联系,聚焦工具落地简化和功能调整,让技术成果“能用、愿用、用得起”,实现不同场景下技术的最小成本验证。

团队还对与茶商50多小时访谈影像进行整理,剪辑成调研纪录片与茶文化系列科普短视频。新学季来临,团队还将策划与学校茶文化社团共同走进校园的活动,通过开展“鉴茶体验日”让更多青少年现场体验普洱茶年份检测的“黑科技”,感受应用创新的魅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