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入手术室”向“扎根手术室”!这家医院国产机器人手术如何突破1000例
2025-09-1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肿瘤切除得非常干净!”“这台手术完成得非常漂亮!”本月初,随着一例机器人辅助肺癌切除手术顺利完成,上海市肺科医院图迈国产机器人辅助手术量正式突破1000例,在其已完成的12000例手术中占比接近10%。

9月12日,记者从肺科医院采访时了解到,这是国产手术机器人首次在单中心、单专业实现千例临床应用,标志着国产手术机器人,从技术创新、临床验证到大规模临床医疗应用的全面突破,并以极致的稳定性、专业性和安全性演绎出别具一格的生命救治“效率法则”和“质量标准”。

记者了解到,本次手术患者为59岁男性,确诊左下叶恶性肿瘤伴N2淋巴结转移,行新辅助治疗后明显缓解,入院后胸部PET/CT影像检查显示左肺下叶胸膜旁见软组织结节样影伴糖代谢轻度增高,大小约18×17mm,考虑癌灶治疗后改变。 

在完善住院检查后,市肺科医院胸外科杨洋教授与患者及家属详细沟通病情,决定以国产手术机器人辅助实施左肺下叶恶性肿瘤切除术。患者表示,“为打消我的顾虑,杨洋教授详细介绍了机器人手术的优点,使我充分了解这样既能精准切除肿瘤,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创伤,保护肺功能。同时,以国产手术机器人实施手术还能显著降低手术费用,非常人性化” 。杨洋教授表示,对于明确病理的肺结节,手术切除的时候,需要实现精准切除,智能化的机器人手术系统能帮助医生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避免开胸还使手术更精准,更高效。国产手术机器人的普惠性也能让更多患者享受尖端医疗科技带来的安全、有效治疗体验。

手术当天,随着3D高清电子内窥镜进入患者胸腔内,病灶区解剖结构如同3D电影一样清晰呈现眼前,杨洋教授熟练灵活操作机器人机械臂探查胸腔,明确肿瘤位置及范围。随后精准、细致地游离肺粘连带,依次处理与左下肺叶相连的血管和气管,完整切除肿瘤并清扫周围淋巴结,以降低肿瘤复发风险。手术全程用时不到3小时,出血不到10ml,最大程度保留了患者左肺功能。

“从杨洋教授实施第一例手术到如今由其实施第1000例手术,国产手术机器人以其独特优势,为复杂病症的治疗开辟了新路径。”市肺科医院胸外科主任赵德平教授告诉记者,在肺科医院胸外科,谢冬、何文新、包敏伟三位教授也常规开展该机器人胸外科手术。在这一过程中,肺科团队不断挑战技术高度,完成了一例又一例“天花板级”手术,覆盖肺癌根治、肺段切除、纵隔恶性肿瘤切除等高难度复杂术式。从探索性应用走向常规临床应用,既是量的积累,更是质的飞跃。在国产手术机器人的助力下,上海市肺科医院正持续打造胸外科精准治疗高地。

“该款国产手术机器人凭借高清3D成像、灵活多关节机械臂与稳定控制等优势,显著提升术中可视化与操作精准度,帮助外科医生在狭窄区域内安全完成复杂操作,有效破解传统肺部手术的诸多难点,为患者带来更微创、更安全、更快速的康复体验。”上海市肺科医院院长陈昶教授表示。

他同时表示,1000例胸外科手术成功实施,证明该款国产手术机器人整体性能已跻身全球顶尖行列,正成为医疗机构的全新选择。在这一智能助手辅助下,医院的年轻医生也能独立完成高难度手术,非常有利于优质医疗技术的普及推广,促进胸外科手术标准化、规范化。

 tips  机器人手术有什么优势?

双肺是不可再生器官,早期发现肺恶性肿瘤并及时进行精准切除,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然而,肺部手术一直被认为是外科领域高难度操作,其复杂性主要体现在:

肺组织与血管、支气管关系错综复杂,变异多,肺段、亚段切除要求精准辨认并处理细小血管与支气管,稍有偏差可能导致残余病灶或出血;

肺动脉血管壁薄、管径较粗,一旦损伤出血量大且难以控制,出血处理需要迅速、准确,考验术者的应急能力和设备稳定性;

肺癌手术要彻底切除肿瘤,同时尽可能保留肺功能,如何在保证根治效果的同时最大化保护健康肺组织,是外科医生的重要挑战;

机器人胸腔手术,需要经过狭窄的肋间进行操作,对器械灵活性、稳定性和精准度要求极高;

肺癌手术常需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位置深、数量多,且邻近大血管,既要彻底,又要避免损伤,需要高精度操作;

手术机器人真正的价值在于能否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康复周期。图迈机器人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产品迭代和技术创新,使外科医生能够实现更精准的肿瘤切除、更微创的器官保留和更高效的手术流程,从而持续提升临床疗效与患者获益。

图迈达成单中心1000例手术里程碑,是临床专家对国产手术机器人的信赖。在国产手术机器人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阶段,图迈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卓越的临床表现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已实现从“进入手术室”向“扎根手术室”的转变,使外科医生不仅“能用”,更“愿意用”,显著提升了系统的使用频率和推广深度。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