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呆!解放人类双手,还有啥机器人不能干的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 施剑平/图、视频
当机器人拿起炒勺烹制红烧排骨,当人类渴了累了,机器人送上一杯现磨咖啡、现调鸡尾酒,当机械臂精准找到人体穴位完成推拿——这样的“未来生活场景”,如今已在上海外滩大会变为现实。
记者了解到,今年大会联合张江机器人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合肥科大硅谷、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四大展团,设立“机器人小镇”,集结40家知名具身智能企业,既有青龙、智元、开普勒等本体公司,也涵盖帕西尼、无限工坊等上下游企业,共同勾勒出人机共生的科技新图景。从厨房到康复室,从救援现场到艺术舞台,机器人正以“多面手”的姿态打破边界,让“人类解放双手”的愿景离我们越来越近。
作为多模态技术的“最强实战场”,具身智能在此次大会上迎来高光时刻。在大会餐饮中心门口,蚂蚁集团旗下灵波科技开发的R1机器人首次公开亮相,这款具备多模态感知与交互能力的机器人,现场化身“星级厨师”,为观众展示四道菜品的全流程制作。机器人厨师凭借精准的多模态识别技术,能自动辨别操作台面上的食材与厨具,从取菜、下锅翻炒到餐后清洁,每一步都无需人工干预。记者亲身体验其烹制的红烧排骨,肉质软烂、酱香浓郁,口感完全不输人工烹饪。
在机器人小镇,来自合肥的中科深谷按摩理疗机器人展台前也围满了体验者。据展台工作人员介绍,这款机器人搭载了先进的视觉系统,能快速扫描识别人体体型、经脉走向与穴位位置,精准规划推拿轨迹,还能根据用户需求定制个性化方案。
“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推拿师,采用的是理疗按摩大师的经典手法,不需要提前去医院挂号排号,就能享受手法按摩服务。”工作人员解释,机器人内置的AI算法融合了国医大师的推拿手法经验数据库,不仅能复刻专业手法,还能根据用户的体型差异和实时疼痛反馈,动态调整推拿力度。目前,已有多家医院理疗科与中医馆引入该设备,让AI推拿服务走进日常医疗场景。
此外,在大会展厅,多款康复机器人也亮相展区,有的可辅助肢体障碍患者完成关节活动、肌肉训练,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动作角度与力度,避免训练损伤;有的则针对术后康复人群,制定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案,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运动能力,让科技成为康复路上的“得力助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 施剑平/图、视频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