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共享单车乱停放如何破?记者直击
2025-09-1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视频

一出地铁站,就被数以千计的共享单车包围是一种怎样的感受?较之郊区,上海市中心共享单车的治理还涉及营商环境、土地利用,这道难题又该如何破解?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现场直击。

现场:街道、地铁、企业、城管四方合力

9月15日上午8点多,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来到临平路地铁站,这是上海地铁第一个开发上盖的站点——地铁上方便是瑞虹新城二期。

走出地铁4号口,只见不少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共享单车齐刷刷地停放在白线内,白线内放不下的共享单车则整齐地集中摆放在一起,其中数量最多的小黄车统一放在中间空地。

“我们每天早上7:50左右必须到这里来整理共享单车,否则上班高峰一到,共享单车潮汐般涌来,那就太乱了,行人都没法走路。”临平路地铁站所在地的第三方市容保障公司的曾师傅告诉记者,他们把多出来的共享单车集中清理完,就在与共享单车企业共建的微信群里“呼叫”一下,共享单车企业的清运车马上到达现场。

共享单车清理现场

此刻,美团清运车已经到达临平路地铁站,随车的申师傅抓紧时间将曾师傅已经集中清理好的小黄车一辆辆搬上清运车。为了尽快将地方空出来,地铁工作人员和公司执法中队人员也出来帮忙。没几分钟,多出来的共享单车便被运走了,就如潮汐退去,原本杂乱的地铁口顿时清净起来。

“我们车站附近居民区特别多,除了瑞虹新城一到十期外,还有周家嘴路、飞虹路、公平路沿线的居民,但是公交车相对较少,所以居民大多都是靠共享单车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遇到早晚高峰‘潮汐现象’就特别严重。再加上对面瑞虹天地和两幢写字楼,附近共享单车就更多。”临平路地铁站值班站长胡旭东介绍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今年嘉兴路街道跟临平路车站签定了“多格合一”融合共治的共建合作协议,其中就包括了地铁口的共享单车整理。由第三方在早晚高峰时间定期巡视,帮忙整理共享单车。

采访间,嘉兴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也来到了现场巡视。

据介绍,虹口区城管实施共享单车“三色管理”,就是通过颜色分类规范共享单车停放管理。这三色可不是指共享单车的颜色,而是采用“蓝、绿、黄”三种颜色对共享单车进行分类管理,不同颜色对应不同区域或管理要求。例如,蓝色区域为商业区,要求车辆停放整齐;绿色区域为居民区,强调有序摆放;黄色区域则为临时停放区,允许一定程度的无序堆积。 ‌

具体的责任划分‌为:联合单车企业、清运公司及物业等多方力量,按管理范围划分“责任田”,明确各区域停放标准。 ‌通过视频巡逻、网格巡查、实时图像传输等方式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并建立微信工作群实现问题快速上报。每日定时巡查重点区域,现场引导骑行者规范停车,及时清运堆积车辆,并通过约谈企业强化管理效果。 ‌

据悉,该管理模式已显著改善共享单车停放秩序,下一步将联合多部门持续管控违规停放,并通过宣传引导居民文明用车,打造城市景观。 ‌

清理后

破题共享单车乱停放,中心城区“各显神通”

记者获悉,面对汹涌的共享单车,中心城区“各显神通”。

静安区南京西路周边小马路也是共享单车乱停放的“重灾区”。

为此,在静安区相关部门帮助下,南京西路街道找到三大主要共享单车投放企业美团、哈啰、青桔。因为静安区与三大共享单车企业签署过协议:遇到共享单车积压情况,企业要在5分钟内响应、20分钟内人车到场处置、1小时内完成积压单车的清运。现在街道与对方约定:一旦发现积压情况,第一时间通知三家企业处置。

街道发现,整个南京西路商圈其实存在共享单车结构性的不平衡,像辖区内的“巨富长”——巨鹿路、富民路、长乐路等区域,人行道较宽,很适合停放非机动车,但共享单车却数量不足。于是,街道引导共享单车企业有序向这些区域投放。

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里弄与便捷共享单车相遇,曾让徐汇区天平街道陷入“单车围城”的治理难题。

天平街道以嘉澜片区为试点,迅速搭建“居民区举手——片区吹哨——部门报到——问题销号”处置机制,整合街道职能部门、居民区、弄管协会、共享单车企业等多方力量,形成治理“合力”。在此基础上,结合周边非机动车停放点分布、潮汐流量等数据,制定了《天平街道弄堂内共享单车禁停管理指引》。

此外,街道还联动地铁站、商场开辟3处潮汐中转区,为高峰时段共享单车“转运疏导”留足缓冲空间。“三色预警”机制,打通城运、城管等多部门数据后,通过“蓝色(物业处置)、黄色(企业响应)、橙色(联合执法)”分级预警,让问题响应时间从1小时压缩至18分钟,精准调度让治理“又快又准”。

黄浦区的小南门地铁站,同样存在共享单车乱停放顽疾。今年,在区城管执法局、小东门街道等多方合力下,这一“硬骨头”终于化解。

在区城管执法局决策、区司法局指导下,聚焦“疏堵结合、源头管控”,启动禁停区设立攻坚行动。划设禁停区,将中华路(沙场街——董家渡路)、王家码头路(王家嘴角街——中华路)、沙场街以及紫霞路南侧设为电子围栏禁停区,同步推进3米以下上街沿白线区域清除,释放通行空间,还路于民。扩容承载区,在董家渡路(中华路——外仓桥街)设立集中取车、停车区域,通过集约式管理推动企业责任落实与市民规范停放形成良性互动。

同时,街道也积极向商务楼宇发放《文明通勤倡议书》,明确标注禁停区范围及实施时间,倡导企业职工提前做好早晚通行规划,文明停放车辆;协调小南门地铁站在3个出站口设置禁停公告展架,在2个出站闸机口张贴提示墙贴,站内广播循环播放语音提示;组织综合执法队、综合网格工作站、居民区以及街区志愿者组成早晚高峰值守小组,在禁停区实施后驻守地铁口、路口、沿线,开展秩序维护、宣传引导;协调共享单车企业提前调配清运力量,保障董家渡路早高峰车辆充足、晚高峰清运及时,满足动态调度要求。

面对共享单车乱停放治理难题,市交通委方面表示,将充分挖潜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停车资源,利用人行道、未利用空地等公用设施用地增设非机动车停车位;改善地面公交服务,根据实际需求,进一步优化常规公交线路,有针对性地开辟定制公交;压实属地责任,科学调度车辆停放和转运,倡导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近远端差别化停车供给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