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大厂离职”赛道?别唬人了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如果说“大厂”的光环有多吸引人,那么“从大厂离职”的标签就有多唬人。
抖音集团副总裁李亮近日公开发文,指出近期多个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众多以“月薪X万离开字节”为标题,实际为培训机构引流卖课。李亮在回应中提醒广大网友,面对网络上诸如“大厂离职”“大厂内幕”等信息时,应保持高度警惕,以免上当受骗。
月薪数万的标题,配上公司logo背景或工卡照片,这些帖子吸引了很多的流量,不知不觉似乎营造了一个社媒上的“离职赛道”。此类内容之所以吸引了一批粉丝,实则是精准击中了两种社会情绪:一是对“大厂”光环的好奇与窥伺,二是对逃离高压的集体想象。
独特的“起号技巧”背后,是一套完整的流量逻辑——标签化、反差感、情绪煽动,每一步都精心计算,却唯独缺少了真实分享的初心。
昔日互联网行业高歌猛进,大厂员工晒工牌、分享职场日常成为一种风潮。然而,随着行业进入降本增效阶段,风潮褪去,“离职博主”应运而生,进而被贴上赛道的标签。这批以离职为起点或核心人设的创作者,迅速探索出知识付费、直播带货、Vlog广告植入等多种变现路径。
然而,这种内容模式隐含着多重风险。长沙开福区法院也在官方公众号发文提醒,“大厂”之名不应成为欺诈的幌子,网络空间的匿名性也绝非违法的护身符。企图通过“蹭光环”“造人设”的捷径来获利,最终必将损害自身信誉,并受到法律的严惩。
“离职”的标签会褪色,但内容创作者的口碑与诚信却需要长期积累。真正的职业价值,从不在于标签带来的虚幻关注,而在于站稳平台的底气与实力。真正的职业转型与个人成长,从来不是从一个标签跳到另一个标签,而在于敢于突破标签、追求真实的勇气。主打离职经历的内容创作可以成为职业过渡的桥梁,但不能胡编滥造,触犯法律,唯有真诚的分享和内省,才能让这段经历产生真正的价值——无论是于己还是于人。
愿每位创作者都能以真本事代替假标签,在喧嚣过后,留下属于自己的扎实脚印。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编辑:陆天逸
编审:陈晓培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