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为盾以指筑梦,上海海洋大学00后新生笑对疾病逆旅追梦
2025-09-1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上海海洋大学的爱心宿舍里,阳光透过玻璃窗,温柔地落在伍建兴笔记本键盘上。他指尖轻敲,屏幕上跳动的代码正调试着一款他自制的调音APP,低频板块缓缓移动,轻音乐里小提琴的音色瞬间变得清亮,像溪流冲开鹅卵石的阻隔。

“我喜欢计算机,只要坐在电脑前探索,身体上的疼痛就会被抛在脑后。凭借双手,我就能创造出一片属于我自己的新天地。”接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时,伍建兴眼里有着超越同龄人的自信和坚毅,全然看不出这份从容背后藏着二十年与疾病不懈抗争的经历。

今天是上海海洋大学新生报到日,这位来自云南普洱景东县的00后,今年以超云南省一本线的成绩,被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凭借对梦想的热爱和不服输的信念,伍建兴在学习书桌前、电脑屏幕前,筑就了属于自己的逐梦之路。

病榻上的暖光

以诗为盾对抗病痛

从三岁起,医院的消毒水味和手术台的冰冷触感,成了伍建兴童年里挥之不去的记忆。先天性脊髓栓系综合征、肢体二级残疾,一次次骨科手术与神经调控手术,让他的身体常常裹着绷带,连翻身都要忍着钻心的疼。为了治病,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到清华大学玉泉医院,从解放军总医院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每一次转诊、每一场手术,都是一场与痛苦的博弈。初中休学的一年里,他的世界被局限在病房一个小小的空间里,但他的老师和同学给了他很多鼓励,也会关心他的学业,这份温暖成为了他对抗病痛的底气。

当记者问及如何缓解手术康复的煎熬与学业压力时,伍建兴说是古人的诗词,尤其是苏轼诗词里的豁达给了他直面疼痛的力量。“苏轼多次被贬,还经历了乌台诗案的生死考验,却总能写出‘日啖荔枝三百颗’的乐观。”

那些术后难眠的夜晚,伍建兴攥着被子咬牙忍痛时,总会默念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伍建兴说,演算一道数学题的专注,能暂时冲淡伤口的灼痛,背一篇语文的文言文名篇,能让他心中的压抑淡去几分。

高二和高三时,伍建兴因为身体情况的反复,连晚自习都无法参加,但他却没有落下功课。谈及自己的学习方法,伍建兴说,“首先,要有乐观的心态。其次,要抓住上课的每一分钟,上课记笔记抓关键词。课下补课再多,也比不上课堂上全身心的专注。”正是这份专注,让他即便错过晚自习,高考成绩仍稳稳过了云南一本线,并以优异成绩敲开了上海海洋大学的大门。

屏幕前的热爱

自学编程自制软件

“坐在电脑前,我觉得自己和普通人没区别。”这份平等的归属感,成了伍建兴热爱计算机的起点。高中时,当别的同学休息时间玩游戏、聊天,伍建兴则喜欢自学安卓开发技能以及编程语言,以此转换思维和调整情绪。看着屏幕上的代码一行行跳动,他跟着在草稿纸上写,遇到不懂的他就会看网上的教学视频。

没有报过一次兴趣班,伍建兴的 IT 之路全靠“啃”网上的免费教学资源。从基础的编程语言,到热门的AIGC模型,他一点点摸索,把别人用来娱乐的时间,都花在了探索计算机上。

偶尔觉得疲惫或压抑时,伍建兴喜欢去户外感受微风拂面,看着路边的草木与行人,感受着生活的鲜活,重新找回前行的力量。一次周末,他突然想到,“能不能让普通人也能做网站?”于是,他申请了开发者 API,通过AI 模型辅助来搭框架。看到网站成功搭建好后,他推开窗,望着天边的霞光,内心充满成就感。“虽然这只是个小尝试,但那种创造的快乐,比什么都治愈。”

这份创造欲还催生了伍建兴探索出一款调音APP。谈及这款今年暑假摸索的APP,伍建兴变得滔滔不绝,他告诉记者,因为喜欢听轻音乐,他发现市面上的调音工具要么功能有待完善,要么操作复杂,便萌生了自己做一款的想法。他先找朋友做市场调研,确认大家有精细调音的需求。在测试和开发阶段,他常常沉浸到忘了时间。当他把内测版APP发给朋友,收到“特别好用”的回复时,“虽然目前还在内测阶段,但那种成就感和收获感很难用语言描述”伍建兴说道。

大学里的期许

向阳而行回报善意

“我想去信息学院的计算机实验室看看。”刚踏入大学校园,伍建兴就给自己制定了清晰的计划,学好每门专业课,加入计算机研究小组,尝试创新创业大赛,大三争取去头部企业实习。他还想继续优化调音 APP,完善网站生成工具,“希望能让更多人用简单的方式,实现自己的小想法”。

这份对未来的憧憬,离不开学校和父母的温暖支撑。“如果身边都是阳光,自己也会被温暖起来。”伍建兴动情地说,“上海海洋大学是双一流高校,计算机专业又是我一直向往的方向。在学校后勤与基建管理处和学生处协同下,第一时间为我解决了住宿问题,申请到爱心宿舍。一间一楼的双人宿舍方便父亲陪读,无障碍卫生间的设计更是解决了我生活中的一大难题。辅导员陈蔚荻老师不仅帮我熟悉校园环境,还详细介绍了上海的资助政策,为我申请了补助,减轻了我父母的经济负担。”家人的支持,更是伍建兴最坚实的后盾。尽管伍建兴父母身体都做过大手术,但他们从不在孩子面前流露负面情绪,总是笑着开导他。

记者了解到,除了提供绿色通道、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等经济支持外,上海海洋大学还为伍建兴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和个性化学业指导。“大学是追逐梦想的地方,我们将持续关注伍建兴同学的成长。”上海海洋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张亚琼说。信息学院党委书记曹守启表示,伍建兴同学展现出的坚韧品质,正是当代大学生需要的宝贵精神财富,学院也会给予支持和帮助。

从病榻上的咬牙坚持,到屏幕前的专注创造,再到校园里的向阳生长,伍建兴用乐观和坚毅直面生活。如今,他的指尖仍在电脑键盘上跳动,手机自制APP屏幕上的波形随着音乐起伏,正如他从未停下的逐梦心,在逆境里生长,在热爱里发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