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丨青春夜行军,从体魄到精神的洗礼
2025-09-19 时评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九三阅兵后的第二天晚上,上海交大新生军训团的5000余名师生在操场集合,开始了20公里的行军,激昂的青春足迹,融入了上海的夜色。几乎是同一时间,浙江大学的参训新生们也开启了夜间操练,在教官释放的浓烟点中快速穿越,进行实战化的体验。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新生军训中加入了夜间行军拉练的安排,锻炼学生的体能与意志。

夜间军训更向每一个新生传递着信号:保家卫国不分昼夜。无论是烈日下的汗水,还是夜风中的坚持,军训的要义在于沉浸式的体验,当新生们穿起戎装的那一刻,就是战士,去感受军人的荣耀与艰辛。

凌晨的20公里急行军,在清华大学的军训史上有着39年的传统,新生们在体能极限时咬牙坚持,在精疲力尽时互相扶持,在身体出现状况时果断处理……集体困境下催生的“化学反应”给每个新生都留下了深刻的体验。今年9月11日,清华新生也开启了夜行军,许多早起的市民在路边为他们加油,有学生在完成训练后表示,穿上那一身戎装是多么的光荣。

中国校园军训的视频,一直火爆外网,不仅仅因为规模大、强度大,也在于军训的内容和形式不断翻新,紧跟时代的步伐。上海交大新生夜行军出发前,由新生组成的“军乐队”奏响战歌,由师兄师姐设计组装的各类机器人、机械臂挥舞五星红旗为新生鼓劲,营造了浓烈的军旅氛围;清华大学从去年开始,夜行军中新增了生化防护科目,部分路段学生们需要戴起防毒面具快速通过,应对当下战略需求。今日的高校军训,早已脱离“模式化、走过场”的过时印象,不再局限于“站军姿、齐步走”的固有模式,向着实战化、实用性靠拢,与国家安全防线需要相契合。

九三阅兵大大提振了国人的信心,但居安思危的国防意识,却不能因为“国家把我们保护得太好了”而懈怠。军训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一环,不仅是大学生求学之路的新起点,也是洗脱稚气、练就刚毅果敢气质的新开始,通过有感、有趣的军训科目,既锻炼了体魄与意志,也在培养新生们内化于心的国防素养、英雄情结和强国之志。夜间训练、行军,恰恰告诉每一位新生:我们能静心地挑灯夜读,是因为有无数边防战士披星戴月;我们能安心入睡,是因为他们的不眠不休。

航天员王亚平回忆起初入清华时加入夜行军,“当年凌晨拉练时仰望的星空,和后来在空间站看到的并无二致。”特别的夜间行军、拉练,给新生军训打上更深的印记,让这一次身着戎装的体验始终伴随着大学生涯,让这份坚韧与昂扬的姿态始终伴随着人生前路。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编辑:李宇婷

编审:陈晓培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