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半空,遇见另一种生活
2025-09-21 生活

>>>开栏的话

城市是一幅永未完成的巨幅影像,而上海,无疑是其中最流动、最斑斓的一帧。它的每一寸肌理,都由无数微小却鲜活的瞬间构成——它们是一个个像素,沉默而坚定地拼贴出这座城市的密度与温度、记忆与梦想。

“上海像素”栏目由此而生。

这不是一个仅仅展示风景的栏目,而是一场以视觉为语言的深谈。我们将镜头对准的,不仅是陆家嘴切割天光的锋锐轮廓,也是老城厢午后一块晾晒在竹竿上的印花床单;不仅是美术馆门前伫立的青铜雕塑,也是凌晨便利店门口接过热咖啡的温柔双手。我们相信,正是这些看似零碎、无关宏旨的片段,交织出上海真正的灵魂:它既容纳飞速迭代的雄心,也珍藏烟火人间的诗意;它既在梧桐深处藏着历史的低语,也在霓虹闪烁中宣告未来的景象。

在这里,一张照片就是一个提问,一个镜头即是一次回答。我们试图通过像素的联结,窥见整座城市的浩瀚——那些开放与包容、传统与创新、市井与全球性并置的日常,正是上海最动人的魅力。

最终,所有碎片将彼此照亮,所有瞬间会连缀成河。

这是上海的图像,也是时代显影的过程。

从这一刻起,让我们共同见证——

于方寸之间,见山河万色。

青年报记者 唐骋华/文  施培琦/图

站在地面看上海,是车水马龙的街巷、鳞次栉比的楼宇。可一旦踏上天台,这座城市好像突然变换了模样。人们爱上天台,大抵是为了逃离地上的拥挤吧。不用在地铁车厢里挤成沙丁鱼,不用在人行道上避让行人,只需找个角落坐下,就能将城市景观收入眼底——不必全部,局部也很美啊。

环球港的天台是热闹的。傍晚时分,这里总会聚集不少年轻人,他们抱着奶茶、举着相机,对着远处的天际线拍照。落日将云朵染成橘红色,余晖洒在环球港的玻璃幕墙上,折射出细碎的光。偶有风吹过,带着楼下商场里飘来的面包香,让人忍不住放慢脚步。稍晚,你能看见对面居民楼亮起来的灯火,隐隐听闻街巷的喧闹声,烟火气与浪漫感交织在一起,格外迷人。

徐汇梦中心的天台则多了几分文艺气息。木质围栏上爬着绿色的藤蔓,角落里摆着几张复古的藤椅。不少人会带着笔记本电脑来这里办公,累了就抬头看看不远处的黄浦江。江水泛着粼粼波光,货轮缓缓驶过,留下一道长长的水痕。有时还会遇到抱着吉他的年轻人,轻声唱着自己写的歌,歌声随着风飘向远方,给寻常日子平添了几分活力。

要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浦东美术馆的天台再合适不过了。这里视野开阔,能清楚地看见东方明珠、上海中心大厦等标志性建筑。白天,蓝天白云倒映在建筑的玻璃幕墙上,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夜晚,灯光亮起,灯海璀璨,让人感叹“原来上海的夜景这么美”。偶尔会有情侣并肩站在围栏边,说着悄悄话,晚风拂过他们的头发,温柔得不像样子。

西郊百联的天台充满了生活气息。周末时分,常有一家人来这里散步,孩子们在空地上追逐打闹,家长们坐在长椅上聊天。北京东路四川中路路口沙美大楼的天台更像一处“秘密基地”,没有太多装饰,却能看见老上海的弄堂与新建筑交相辉映,站在这里,仿佛能触摸到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人们喜欢的不只是天台上的风景,更是那份暂离喧嚣的自在。在天台上,你可以放下工作的疲惫,抛开生活的烦恼,只专注于眼前的落日、晚风与城市灯火。这些天台就像城市的小窗口,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能找到一个地方,停下来,看看风景,感受生活的美好。它们不是什么网红打卡地,而是属于每个市民的“小确幸”,是这座城市里最温暖的存在。

  ◤  环球港  ◢  

  ◤  徐汇梦中心  ◢  

  ◤  浦东美术馆  ◢  

  ◤  西郊百联  ◢  

青年报记者 唐骋华/文 施培琦/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