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技遇上人文,“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聚焦“照护孤岛”中的无声守护者
2025-09-2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不知不觉,80后90后的爸妈也迈入银发族,部分中青年正面临照护困境。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一直以来,在媒体的报道中鲜有“照护孤岛”中的无声守护者。有这样一群公益人发起了公益行动“认识整个老人家”,将关怀范围从阿尔茨海默病拓展至更广泛的老人背后的家庭成员。

每年9月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剪爱公益理事长汤彬表示,每年此时,社会目光常聚焦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本身,却鲜少触及一个同样需要关注的群体——认知症老人的家庭照护者。

随着老龄化不断加深,认知症正成为越来越多中国家庭的重担。据统计,我国约90%的认知症患者(其中阿尔茨海默病占比最高)依赖家庭照护。在这些患者背后,是日均看护时长超13小时(占比93.1%)、深陷抑郁情绪(66.7%)、承受肢体或语言伤害(超33.3%)的家庭照护者。因缺乏专业支持与社会关注,他们往往独自承担重压,成为“照护孤岛”中的无声守护者。

在此背景下,上海剪爱公益发展中心联合多家爱心企业,共同发起公益行动#认识整个老人家#,把视角从患者个体延伸至“患者+照护者”的完整单位——“老人家”。

“一声‘老人家’,带着亲昵和尊重。但你是否想过,‘老人家’——不只是老人,还有家。”汤彬说。

为了让公众更真切地理解这一点,行动特别推出宣言视频。以纪实的方式深入几组真实家庭,真切展现了认知症“老人家”的日常:疾病将这些老人与家人紧密联结,他们在遗忘与铭记中交织,在反复的问答中相依,在琐碎的日子中相伴。那些未被言说的付出、难以外露的情感,透过画面一一呈现。如同片中“一根绳的两头”的比喻,老人与家有着无法割舍的羁绊。它让我们看到,关注认知症,看望“老人”家,也看看老人身后的“家”。

受“认识整个老人家”公益行动感召,著名演员黄渤为影片配音。北京大学教授胡泳则以平和而坚定的讲述,赋予“老人家”一份可信赖的支撑力。上海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舒怡配音的沪语版,以柔软亲切的声音丰富家的温度。

得益于德高上海的公益支持,行动创新推出镜面互动海报,在上海人民广场地铁站(15号出口通道)进行大面积展出互动,吸引众多行人驻足,凝视其中切身感受照护者的真实困境,推动认知症议题进入城市公共视野。

此次公益行动提供了帮扶工具,可以通过点击原文或扫描二维码进入。该工具不仅为风险人群提供专业的早筛量表与门诊对接服务,也为照护家庭定制包括预防知识、护理技能在内的实用内容,更为大众提供轻量化的参与通道。真正构建“筛查-诊断-支持”闭环,实现公益资源与家需求的高效对接。

“这不仅是对患者的关怀,更是对中国家庭照护体系的一次社会补位。”电通创意项目负责人表示,“我们期待‘老人家’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公益符号,推动认知症关怀从个体同情走向家庭支持,让照护不再是一个家庭的孤军奋战。”

相关链接

9月21日下午,上海市民政局主办、闵行区民政局承办的“心暖忆路,智守银龄”——上海市2025年“921”老年认知障碍关爱主题活动顺利举行,部分优秀街镇、专业社会组织代表进行先进经验和创新成果分享交流,现场发布展示了认知障碍公益短片《老人家》等创意节目。《上海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关于深化推进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的实施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在此次活动上正式发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