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当家,编剧养家”,《归鸿赋》让青年人挑起大梁
2025-09-21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我最近开会时还在说,现在好的戏曲原创作品太少了,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好的戏曲编剧太少。”上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对青年报记者说。上海昆剧团原创力作《归鸿赋》9月20日到21日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连演两场。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剧目大胆启用青年人,包括编剧俞霞婷在内,80后、90后演职人员占到了7成。

《归鸿赋》展现了“竹林七贤”中嵇康的才情与风骨。不同于昆剧过去所多的才子佳人戏,《归鸿赋》是一部“男人戏”,由净行、生行、丑行挑大梁。该剧由上海昆剧团梅花奖得主吴双领衔主演,并特邀上海京剧院一级演员严庆谷跨院团合作。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的主要角色从花脸到老生、老生到小生、丑到老生等等,行当之丰富、跨度之大,表演难度之高,成为本剧的艺术亮点和创作挑战。同时,作曲、舞美等各部门的强强联合,为剧目的高品质呈现奠定基础。

作为上海昆剧团2025年度重点打造的原创剧目,《归鸿赋》在2015年创排的昆剧小戏《嵇康打铁》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创作而成。《嵇康打铁》曾获2015年上海市小剧目评选展演演出奖,2017年全国小戏小品展演优秀剧目。《归鸿赋》剧本先后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青年创作人才资助项目、中国剧协曹禺戏剧文学讲师团改稿会(第一期)、第三期上海戏剧编剧高级研修班成果转化资助项目。

目前上海昆剧团有两位专职戏曲编剧。《归鸿赋》的编剧俞霞婷就是其中的一位。她10年前也是小戏《嵇康打铁》的编剧。作为上昆艺术创研部副主任、二级编剧这次挑起大梁,把过去几十分钟的小戏改写成了一部原创大戏,这样的机会对于俞霞婷这样的80后戏曲编剧来说还是很难得的。上一次她这样挑大梁,还是担任《自有后来人》的编剧。

挑大梁还有上海昆剧团80后二级编剧俞鳗文。这次她担任了《归鸿赋》的导演。记者注意到,在此之前俞鳗文所导演的昆剧,基本上以小剧场昆剧为主,执导《归鸿赋》这样的大戏,应该也是第一次。

在戏曲界有一句名言——“戏曲是角儿的艺术”,意思是只要有名角,就不怕没人看。这对传统经典作品来说,当然是对的,但对原创剧目来说,却未必完整。因为原创剧目首先是需要有一个好的故事,而好的故事出自好的编剧之手。“演员‘当家’,编剧‘养家’。今天我们把演员培养出来了,演员就等米下锅,他们需要剧目。”谷好好对青年报说,青年导演和编剧需要在创作中得到历练,所以《归鸿赋》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记者还注意到,除了编剧和导演,唱腔设计、舞美设计、道具设计、技导等关键岗位,也有上昆青年人的参与。《归鸿赋》成为了一部真真切切地历练青年人的戏。

“以戏推人、以戏育人,推动编导演等多领域人才成长,为中国戏曲的未来积蓄坚实力量。”谷好好说,“我们将继续以边演边改、常演常新的态度打磨作品,让《归鸿赋》不仅在舞台上立得住,更在观众心中扎下根,愿‘归鸿’展翅,清音入云,声彻人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