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AI匹配“运动搭子”、写辩论稿,首届复旦青少年AI应用开发大赛比拼创意
2025-09-2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除署名外)

让AI成为“辩论社编外人员”,用智能体匹配“运动搭子”,把AI变成有趣的“学霸学伴”……9月20日,2025首届复旦青少年AI应用开发大赛落下帷幕,经过专家综合评分,各奖项一一出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获悉,作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75周年校庆活动之一,本次AI应用开发大赛旨在深入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鼓励青少年开展智能体设计和制作,体验AI应用开发流程,提升AI时代的科学素养。

让AI“正确”写出辩论稿

复旦附中高二学生谭晓是辩论社成员,在日常备赛过程中,她和同学们有时会用AI来完成一些辅助工作。但她们发现,AI非常会“编”,能编出很多非常完美的“伪证”,一旦不察在比赛中使用就会“踩坑”。“既然现在经常使用智能体辅助完成一些辩论稿,为什么不能开发一个不胡编乱造的智能体呢?”于是,谭晓和贾如、瞿煜舒组成团队,开发了一款“辩论社编外人员”智能体——基于ACP平台的辩论智能体实现。

这个智能体聚焦辩论社日常训练及备赛场景,分“论述”与“反驳”两个功能,可全方位覆盖辩论内容。同时,其生成内容也有区域划分,“论述”功能会分别给出论点、论据和完整辩论稿,“反驳”功能则会给出逻辑谬误和反驳文稿。在语言风格上,智能体生成的内容贴近真人真实辩论场景中的发言,便于情景带入感受辩论氛围。

开发过程中,谭晓和小伙伴尝试过通过修改提示词让AI不要“胡编”,“后来发现不太行,所以我们加了一个搜索引擎的模块,通过数据转换,把数据流转换成LLM模块更容易理解的文本。”智能体完成后,谭晓让辩论社的同学们进行了试用,大家普遍反馈,在写辩论稿方面智能体做得比较好,可以把论点逻辑、层次理得非常顺。“在‘质询’功能方面,大家希望能变成交互式的,现在还不能进行对话。”谭晓说。

此次大赛中,谭晓团队的方案获得了一等奖,这让以前并没有学过编程的谭晓非常振奋:“通过这次比赛我对AI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这次(参赛)经验告诉我,不要害怕这些新科技,要让它变得‘为我所用’。”谭晓表示,后续团队将对智能体做进一步优化,比如在“质询”功能方面融入一些辩论技巧,让它变得更专业,“希望智能体不仅面向辩论社成员,也能给不辩论的同学带来一些批判性思维的启发”。

大赛一等奖颁奖。受访者供图

大赛颁奖现场。受访者供图

把AI变成运动助手和学霸学伴

复旦二附校六年级学生文尔珞、江宇宸、黄嘉辰团队开发的“搭搭运动助手”也获得了一等奖。

“体育运动对中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很多运动比如篮球、羽毛球等,没有搭子一个人是玩不起来的,而且有很多i人也不愿意去找搭子,所以我们就想着搭建一个平台,让大家可以轻松找到一起锻炼的搭子。”江宇宸告诉记者,他们开发的“搭搭运动助手”实现了三大功能,一是可以根据运动项目、水平和时间进行匹配,寻找到合适的运动伙伴;二是能结合个人情况,如减肥或慢性病等,推荐合适的运动方案;三是可以记录日常的运动信息,包括运动项目、运动量、运动时间等,方便查看和更新。

“使用智能体时,登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可以运动的时间及联系方式等信息,智能体会自动匹配符合要求的搭子。”江宇宸说,他们在网络上让不少人进行了试用,效果不错,“有人说很有创意”。

同样来自复旦二附校的戴景怡、吴骏豪、孙弋菲拿到了三等奖。这三个目前刚读五年级的小学生,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巩固知识,针对四五年级这一阶段的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主课的学习,开发了一个“四舍五入爱学伴”智能体。

“它可以帮助我们批改作业、预复习,并可以出一些相关的题目,最后再附上答案与解析。”戴景怡略带自豪地说,智能体还能防止学生在使用时“不务正业”,“它可以回答任何和学习相关的问题,但是回答不了与学习无关的问题,比如哪个游戏怎么玩,它就回答不了”。

复旦附中徐汇分校的喻若凌、杨童千宸、徐悦茗组队开发的“小E学长”,则是专为高中生打造的英语学习AI助手。

“平时老师的答疑时间经常会围着很多同学,我们的一些疑问不能及时解答,就想做一个AI助手,可以帮助我们随时随地解答问题。”喻若凌说,“小E学长”就像一位耐心靠谱的“学霸学长”,可以随时帮助攻克英语难题。无论是词汇训练、写作提升、阅读增强及随意提问等,它都能提供针对性指导——会用趣味联想记单词,用真题例句讲语法,用高分模板改作文。

“它风格轻松接地气,拒绝枯燥说教,让你在互动中轻松提升英语能力,就像身边有个随时在线的英语学霸朋友。”杨童千宸表示,这个智能体会在问题上进行延伸,就像一个老师,更适合学生。此次大赛中,“小E学长”也荣获二等奖。

记者了解到,此次复旦青少年AI应用开发大赛,面向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市浦东复旦附中分校、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青浦分校、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徐汇分校、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等复旦大学附属学校在校初、高中学生,比赛不按学段、年级设分组。各团队围绕健康运动管理、教育学习辅助、校园生活助手、文化创意表达、社团孵化工坊五个不同主题进行作品设计。最终共评出2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以及1个独具匠心奖和1个敏思仁怀奖。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除署名外)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