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校长刘昌胜以王兴兴为例寄语新生:进入大学先立志
2025-09-2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 记者 刘晶晶/文 受访者/图

“进入大学后,首先要思考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上海大学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2025年迎新晚会上,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胜以王兴兴为例,寄语来自全国各地的1.2万余名新生。

刘昌胜院士表示,进入上大也意味着进入了从“考场答题”向“人生破题”的关键成长期。“你们在大学中的学习与选择,应为明日应对时代之变、担当强国大任夯实根基,应与飞速前进的时代同频共振。”

他鼓励同学们要弘毅立志,锚定人生航向。在完成高考进入大学后,首先要思考“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对标未来的人生目标来规划大学的学习,这样大学生活才有方向,才会更加主动。“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刘昌胜院士表示:“你们的学长王兴兴在校读研期间,就立志要探索高性能四足机器人的研制。他甘坐‘冷板凳’,以日复一日的深耕和精益求精的钻研,突破仿生机器人的技术难题。他用‘十年磨一剑’的笃行,在世界机器人赛道上留下了令人瞩目的印记,让梦想的种子在日积月累的耕耘中,成长为支撑国家科技发展的参天大树。”

立学是践志之要,亦是成事之基。刘昌胜院士表示,大学才是真正“加速跑”的开始。希望同学们实现从“被动接受”向“自主学习”的转变,夯实知识根基。实现从“学知识”向“学能力”的转变,提升创新本领。他以上大杰出校友、著名的有机化学家林国强院士为例寄语同学们要注重创新突破,努力探索未知、创造新知。林院士在学习时常常“自讨苦吃”,不满足于“寻找标准答案”,主动拓展自己的学习领域,并养成多思考的好习惯。他长期专注于手性分子基础科学前沿,在天然产物全合成、药物分子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众多原创性成果。

最后,刘昌胜院士以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上大“精海”无人艇团队的故事作为结语,寄语同学们修身立德,涵养品格风范,把“道济天下”的精神融入人生征途,彰显使命担当。上大“精海”无人艇团队锚定海洋强国战略需求,面对跨学科协作的壁垒、海上试航的艰难险阻,他们以“为国铸器”的实干担当,以“集智攻关”的团结协作,通过群策群力打造无人艇中国方案,获得多项竞优比赛全国第一,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希望你们勇担时代之责,力行实干之为。”

据介绍,上海大学是一所以城市命名、与上海同频共振的大学。学校深入服务上海发展,积极实施“五五战略”,瞄准微电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量子科技领域开展持续科技攻关,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注入“上大力量”;聚焦城市社会治理、考古与文保、新海派文化、艺术技术、数字经济与管理领域开展文化自信实践,以思想引领与文化传播,为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建设贡献“上大作为”。

近年来,学校聚力打造战略科技力量,获批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重大成果持续涌现:主持研发的碳复合材料,助力神舟飞天;攻克燃气轮机单晶叶片制造难题,支撑重型燃气轮机实现自主制造;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突破动态平衡与智能控制核心技术,实现多场景灵活作业等。

青年报·青春上海 记者 刘晶晶/文 受访者/图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