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广场十四载“有意思”,让人与城市共鸣
2025-09-21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剧院内,法语原版音乐剧《莫里哀》演得火热,剧院外,等下一场的观众正在参与“一起 晒太阳吧”体验活动……今年9月,上海文化广场迎来14周年庆,“14”这个数字有着“意思”的谐音,文化广场以“有你,有意思”为主题进行了系列庆祝活动,将剧场的温暖融入生活。“十四年来,正是因为有每一个‘你’的参与和支持,文化广场才真正有了‘意思’。”9月20日,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费元洪在庆典仪式上说,“我们希望这里不只是一座演出场馆,更是一处能让大家共同呼吸、自由生长、温暖相遇的艺术家园。”

重磅大戏轮番上阵为文广庆生

9月20日,文化广场在户外舞台举行“十四周年庆典仪式”,将剧场的温暖延伸至开放空间,特邀著名导演陈薪伊、著名歌手李泉、自媒体人柴猫君以及文化广场青年员工代表登上舞台,分享他们与文化广场之间的故事点滴,拼凑出文化广场十四载的生长轨迹。

据介绍,本次周年庆上海文化广场打破往年传统模式,打造覆盖“观演、休闲、互动、打卡”的全方位创意盛宴,用丰富玩法解锁剧场庆典新体验。除了重磅推出两台庆典演出之外,一系列特色活动让艺术融入日常时光——“一起 晒太阳吧”体验活动、特别版剧院导览、“莫里哀之路”城市漫步、小白志愿者沙龙,与观众市民共同感受秋意。演出期间,“献给剧场时光的十四行诗”展览正在进行,更有SCS线上放映室带来全新作品,让无法到场的观众也能共享艺术之美。

两台重磅演出《西尔维斯特·里维和他的朋友们:德语音乐剧明星音乐会》与法语原版音乐剧《莫里哀》,为观众带来极具德奥恢宏与法式热情的视听饕餮。

前者由传奇作曲家西尔维斯特·里维亲自领衔,携手多位欧洲一线德语音乐剧明星,一气呵成呈现超过三十首经典曲目,带领观众穿梭于恢宏史诗与细腻情感交织的德语音乐剧世界。这也是自2019年该音乐会首度登陆上海后,时隔六年的盛大回归,并成为除维也纳外全球唯一巡演站。值得一提的是,末场演出结束后,现场观众自发演唱了由里维作曲的德语原版音乐剧《伊丽莎白》中的名曲《当我想跳舞》,向作曲家里维致意,深深感动了远道而来的艺术家们,台上台下双向奔赴,这份对艺术的热爱跨越语言与国界,成就了今年秋天最美好的剧场图景。

而由浦发银行和其子公司上海信托共同冠名法语原版音乐剧《莫里哀》,正在点燃观演热潮。作为近年法语音乐剧的现象级爆款新作,该剧曾斩获2024年法国音乐戏剧奖包括最佳音乐剧奖在内的七项大奖,自官宣以来便引起各大网络平台广泛关注,开演前即吸引超3万人购票,再度印证上海“音乐剧之都”的活力。自上演以来,《莫里哀》以其年轻、富有张力的表达,让观众看到了法语音乐剧的全新面貌。剧中角色频繁地打破第四堵墙,与观众实时沟通对话,甚至将演绎延伸至观众席,令这位戏剧大师的人生旅程以一种全新的形式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现场演出如火如荼,线上舞台也回响精彩之声。上海文化广场于13周年庆期间推出的“SCS放映室:海内外原版舞台作品线上展映”,今年9月,法语原版音乐剧《大鼻子情圣》即将上线,邀约观众共赴戏剧之约,共赏舞台之美。

为市民打造情感共鸣的公共空间

为营造庆典氛围,在生日月打开大门迎接观众到来,文化广场于庆典期间准备了丰富的活动,在剧场的各个空间创造了不期而遇的机会。

9月20日,特别版剧院导览温情回归,三场活动分别由音乐剧演员胡超政、音乐剧演员陈玉婷与戏剧教师何莹担任导览嘉宾,作为和文化广场有着特别故事的朋友们,他们常年在这里创作、演出,文化广场对他们而言是充满回忆之地,他们将带领大家走进独一无二的参观路线,分享他们与剧场的回忆。9月21日,小白志愿者沙龙则会以“广场小白”志愿者为纽带,通过“小白故事盲盒”分享会和“小白荣誉勋章”颁发仪式,激活志愿者社群,深化志愿者与观众、剧场的情感联结。

《莫里哀》演出期间,“献给剧场时光的十四行诗”展览在剧院各层开放。在这里,观众可以走进“时光掠影”照片展,回溯十四载剧场点滴,有意思的幕后瞬间将首次公开;也可以驻足“十四行诗”打卡墙,摁下生日按钮,送上祝福,或用中外音乐剧歌词创作一首诗歌,定格与艺术的美好瞬间。

回到户外,“一起 晒太阳吧”户外体验打造了10处特别布置出现在不同的广场空间,日光草坪图书馆、草药香氛疗愈等多个活动邀请观众与市民随时随地享受城市绿洲的自在阳光,发现文化广场的另一面,在这个“有意思”的自然疗愈场收获能量与满满治愈感。

庆典之外,上海文化广场也注重在平日与每一个“你”产生链接。据了解,本年度会员剧惠日以“提升会员权益获得感”为重点,通过覆盖多行业的权益体系与创新的票务组合模式,为会员打造多元化文化消费体验。

在权益供给上,突破单一文化场景,合作领域涵盖金融服务、餐饮消费、文化展览、商业消费、艺术培训、酒店住宿及出行方式等,形成“文化+生活”的全方位权益支持,让会员在享受文化服务的同时,也能获取日常消费场景的专属福利。

此外,文化广场还在票务产品形式上进行多重创新,推出三类特色组合产品。推出“文化盲盒”类产品,将演出票与图书进行搭配,为会员带来惊喜消费体验;打造“展演联动”产品,把演出票与艺术展览门票组合销售,实现“观演+看展”的一站式文化体验;开发“文旅优选”套餐,将演出票与酒店住房打包,满足会员“观演+住宿”的一体化需求,进一步延伸文化消费场景。

费元洪表示,十四年来,文化广场始终未忘“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社会使命,致力于打造广大市民享有多彩文化生活的“人民的文化广场”——这里不仅是观演之地,更是人与人、人与艺术、人与城市情感共鸣的公共空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