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传承红色基因,红色动漫思政短剧《龙华风云》首映
2025-09-23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在全国第12个烈士纪念日来临之际,9月23日下午,红色动漫思政短剧《龙华风云》首映式在朵云轩杜比全景声影城举行,现场播放了红色动漫思政短剧《龙华风云》的精华剪辑版,完整版之后将上线“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等媒体。

《龙华风云》依托龙华烈士英雄事迹,讲述了一群革命青年不幸被捕入狱后,为了保护党内重要同志“克拉辛”,在狱中进行了一系列斗争的故事。这群青年利用暗号、密码等方式在狱中传递情报,在尔虞我诈的环境里揪出叛徒,甚至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提出顶替同志牺牲。在新增的番外剧情中,死里逃生的他们又马不停蹄地奔赴抗日的战场。他们中有人放弃了逃离的船票,坚持用写作团结民众,活跃在文化抗战的阵线上;有人和实业救国的父亲一起,蛰伏在敌后战场,为战士们输送救命物资;还有人在狱中深受革命者打动,带领士兵奔赴抗日前线……

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上海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副馆长沈申甬表示,从项目筹备到最终呈现,团队围绕聚焦历史的真实、是聚焦形式的创新、聚焦教育的实效展开。《龙华风云》不仅是一部短剧,更是一堂流动的思政课、一本鲜活的历史教材,期待它能以创新的表达打动人心,成为传递英烈精神、培育时代力量的有力载体,让龙华英烈的故事被更多人听见、记住、传承。

为让历史更加可感可知,短剧中还特别设置“龙陵小课堂”环节。在每集结束后,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的讲解员会结合剧中内容讲述当年革命先烈的故事,包括罗亦农的长衫、龙华的桃花诗、彭湃的狱中信等等。同时,为给大家带来更生动有趣的观看体验,短剧中还有许多动漫元素。

创作团队还运用AI技术将剧中部分片段生成动漫风格,为短剧增添了多样的观感。创作团队表示,在短剧中加入这些“佐料”,是希望通过年轻人喜爱的艺术形式寓教于乐,将红色故事生动再现,激发社会各界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导演孙祺舜认为,此次创作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并非由我们这一代人去“讲述”或“定义”上一代人的青春,而是让我们与更年轻的生命并肩,重新走进那些同样年轻过、却早已远去的生命故事。

此次短剧的创作团队“大学生浓度”非常高——编剧团队中,有两位来自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同学,参演的演员们大多是来自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华东政法大学的师生。同时,拍摄场景除了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内的龙华监狱原址外,都在华东政法大学和上海音乐学院的校园。

创作团队说,这次《龙华风云》的拍摄就是一堂大型思政实践课。同学们表示,在这次拍摄制作过程中,他们一次次把自己代入到革命先烈的故事中,追寻他们奋进的足迹,从未如此深刻感受到革命的艰辛、英雄的伟大。

在剧中饰演姜有年一角的孙昊宇说:“在龙华,穿上这身衣服,化上妆,真正体会到当时革命先烈的心境,再通过自己的表演呈现出来,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王琦作为指导教师也参演了《龙华风云》。她表示,这次体验和经历能够促使同学们今后以更多元的视角去创作满足短视频时代受众需求的精神产品,使他们更有自信更有底气地将红色文化作为传播使命,高举信仰的火把,用青年人的力量去点燃青年人。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庾向芳表示,如何让这些红色资源能够融入思政课堂,与今天的年轻人产生共鸣,这次短剧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一方面可以让参与其中的青年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实现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另一方面也在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