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领衔开启味觉盛宴,豫园和丰楼焕新回归
2025-09-2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 施剑平/图、视频

9月26日上午,豫园商城内历史最悠久的小吃汇聚地——和丰楼美食广场,以全新形象“豫园食集”焕新亮相。与此同时,豫园商城九大老字号餐饮集体“活”了起来,变身“新角色”,于青砖灰瓦之间,展开一场舌尖上的美味挑战。记忆中的老城厢风味跃出菜单,融入互动打卡与美食游戏环节,在与现代消费习惯的对话中传承精髓、焕然一新。

  ※  场景升级重塑上海美食新地标  ※  

坐落于大豫园文化片区的核心区域,和丰楼作为该区域历史悠久、地位显著的餐饮地标,始终占据着重要的文化与商业位置。其不仅是豫园商城六大名楼之一,更继承了一个半世纪的老城厢小吃的历史,同时作为曾经开创上海餐饮风尚的美食地标。和丰楼以“和聚天下味”闻名沪上,有“小吃王国”的美誉,也多次荣获“上海餐饮著名传统品牌企业”“中华餐饮名店”等荣誉。

其名取“丰盛”之意,寓意“和气生财、小吃丰盛”。建筑内外融入多种文化元素,如以荷花为店花,象征“和合吉祥”;门口安置一对铜铸大鏊,寓意“独占鳌头”。豫园文化饮食集团联席总裁杨炯向记者表示,此次和丰楼以“豫园食集”的定位重新启幕,不仅是品牌自身的一次重要升级,更是大豫园片区提升整体餐饮消费体验的关键举措。升级后,“豫园食集”秉持“数字+非遗+美食”的创新理念,重现老城厢市井烟火气,汇聚沪上及全国多地的热门小吃,旨在打造传统与潮流相融合的美食文化新标杆。

焕新后的“豫园食集”有哪些亮点?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带你到现场一探究竟。好吃、好看、好玩于一体的沉浸式互动体验空间这回闪亮登场。室内一尊高9米玲珑剔透的太湖石自一层贯通至三层,结合灯光与AI、CG技术,在复杂曲面上实现高精度视觉呈现,以水流动画与雾森效果营造出“孔孔淌泉、百孔生烟”的东方意境,自然引导客流动线。中央电梯外观打造为高约14米的廿四节气长卷,传递“不时不食”理念,并每小时上演3分钟裸眼3D mapping秀,与太湖石、天灯祈福等形成“大合唱”,增强文化氛围。二楼一幅12米长卷“百味入画图”,以移步换景手法融汇中国八大饮食文化,观众触屏可互动探索各地小吃及市井烟火打卡地。此外,数字花窗通过外立面和各类屏幕动态展示美食文化、品牌故事及活动资讯。

记者了解到,豫园食集延续“小吃王国”定位,实现老字号与新品牌交融共生。来自全国各地的近40家餐饮品牌集中亮相,包括地道老上海风味提篮桥葱油饼、上海人私藏最好吃的生煎之一晓燕生煎、沪上粤菜新宠匠心小厨、杭州中山南路“排队王”王日顺号、坚持纯汤打底的德元兰州纯汤牛肉面、登上米其林必比登榜的井梅无锡面馆等,涵盖非遗老字号、米其林推荐品牌等多类风味,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地方美食体验。

此次,知名纪录片导演陈晓卿的新片《我的美食向导2》与“豫园食集”的品牌焕新深入合作。豫园食集二楼设立“我的美食向导快闪店”,轮动引进纪录片中的知名餐厅,使市民游客无需离沪即可品尝全国知名小吃。开幕当日,陈晓卿也亲临现场分享创作理念,为豫园食集注入更多文化内涵。

  ※  老字号“新角儿”链接Z世代消费者  ※  

“豫园食集”开业之际,豫园商城携手老字号,联动全域小食大餐,打造“豫园美食总动园”活动,传递有温度、有情感的美食故事。记者会发现,老字号的“头牌”美食集体“活”了起来,成为拥有鲜明人物性格的IP形象,主动与年轻群体展开交流,让百年技艺以鲜活形态呈现于公众视野,既保留传统风味,又融入时代气息,实现文化传承与市场发展的双赢。这一创新尝试为老字号转型提供了“破圈”新路径。

从9月20日起,美食COSER穿梭园内进行趣味走秀,造型萌趣可爱;“锅碗瓢盆打击乐”周末开演,生活器皿也成为艺术表演的道具,烟火味十足;10月18日至31日,“全国毛绒美食大会市集”开市,打造集美食、文化、社交于一体的城市级消费体验。

国庆假期,园区还推出五大主题美食路线,依据不同食客偏好精准规划游览动线。游客可沿“老字号寻味线”体验非遗技艺,也可选择“潮流打卡线”感受美食与文创的碰撞,实现个性化、趣味化、精细化的美食探索。场景结合游戏化设计,转变为闯关打卡点,并配套互动奖励机制,为消费体验注入新动力。

在现场,还能看到外滩艺术季的系列艺术装置,加入美食元素的形象落位豫园商城,不仅串联整个大豫园文化片区,更打造出一个既好看又“好吃”的艺术现场。豫园商城7号门流星雨装置如光带,点亮了老城厢的街巷,更无缝衔接豫园商城与BFC外滩金融中心,引导人们穿梭于历史与当代之间,感受艺术、美食与城市空间的精彩碰撞。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 施剑平/图、视频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