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云冈石窟“空降”上海,多展联动让这个长假的城市更迷人
2025-09-29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实习生 邓天银/文、图

一批重磅艺术展览的集中开幕,让即将开始长假注定成为“文化国庆”。无论是“云海相望——云冈石窟艺术特展”,还是“红翠斗芳菲:宋元明漆器珍品展”,都让上海弥漫在浓郁的文化气息之中,城市也变得更为迷人了。

  ◆  千年云冈石窟在上海呈现高科技  ◆  

即将在今潮8弄趣看美术馆举行的“云海相望——云冈石窟艺术特展”是一场千年文明与前沿科技融合的视觉盛宴。特展以大规模、高精度复原及数字化形式集中赴沪呈现,汇聚云冈文物、3D复原石窟、当代艺术作品百余件,其中多件珍贵展品为首次亮相展出。

记者注意到,本次展览采用“户外+室内”双展区联动的“双子星”创新模式。户外以1:1复原的第12窟“音乐窟”为核心。去过云冈石窟的人都知道,第12窟内有乾坤,最有看点。这次在上海复原的第12窟,内壁上雕刻着手持琵琶,筚篥,古琴等中西式乐器的伎乐天人,加上千姿百态、随着音乐起舞的飞天,组成了“中国最早的宫廷交响乐团”。

据悉,为了精准还原这一艺术瑰宝,云冈研究院技术团队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与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建立毫米级精度三维模型,复刻洞窟岩石肌理与造像细节。本次展览还特别注重声觉维度的复刻,观众步入其中,不仅能近距离观看石窟的细节,还能聆听来自云冈石窟的声音。

室内展区则层层递进——经由“化相”单元感受造像美学的具象化,在“传摹”单元见证匠人技艺的代代延续,于“光息”单元体验光影间的艺术生命,最终抵达“神往”单元开启古今文明对话。其中“光息”单元的30分钟沉浸式光影秀最不容错过,观众可以借助激光造影技术实现“穿越1500年”的观展体验,通过激光雕刻技术亲历千年石窟的开凿场景,同时体会学者与艺术家们对文化遗产的持续守护与再创。

值得关注的是,消失千年的“西立佛”经AI修复后首次在上海亮相。根据1992年发掘出土的众多佛像石块,云冈研究院借助三维扫描、数据计算等现代数字技术,再通过人工智能辅助,对西立佛做出了虚拟修复和缩小比例的3D打印形象。站在3D打印的西立佛前,观众将透过佛像残损的痕迹,探寻其“前世今生”。

此次展览通过数字技术让文物“可移动、可感知”,既是文化遗产活化的创新实践,也是对“上海文化”品牌建设的有力支撑。“我们把全世界最大的3D复原窟带出博物馆,这对我们来说也是挑战,但是能让观众不用跋涉万里便能感受云冈石窟的魅力,这是完全值得的”趣看美术馆馆长赫海龙接受采访时说。

  ◆  书店办展开拓艺术展览外延  ◆  

正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举行的“红翠斗芳菲:宋元明漆器珍品展”无疑是这个长假上海最值得关注的展览之一。由上海博物馆与东京国立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这个展览,共展出127件宋元明漆器珍品,其中112件来自日本收藏机构。

此次展览是两馆继2006年“中日书法珍品展”、2010年“千年丹青:日本中国藏唐宋元绘画精品展”、2013年“上海博物馆:中国绘画的至宝展”后再度合作推出的文化交流项目,展品涵盖素髹、雕漆、戗金、螺钿等工艺类型。展览按照漆器工艺分为素影清晖、重芳叠绮、金镂华章、焕彩凝萃、尘封古韵、归去来兮六个主题,展品包含被定为日本“重要文化财”的南宋剔红凤凰牡丹纹长方盒、元代黑漆螺钿海水龙纹菱花形盘等珍品,其中元代黑漆螺钿人物菱花形盒等部分展品仅展出两周。

看展不仅可以在博物馆和美术馆,也可以在书店。思南书局在长假期间推出了艺术家许诗翌的个展“人生书页:旅途随笔”,以另一种视角诠释文化交融,并点了“书店”这个题。据悉,这位曾经旅居27个国家的艺术家,以20幅画作构建“启程—转折—旅途—归处—尾声”的叙事脉络,通过二维码语音导览带领观众穿行于巴黎爵士现场与撒哈拉落日之间,多感官跨越十万公里的心灵之旅,展现个体与世界的精神对话。

展览打破传统画展模式,以“翻阅人生”为体验核心。许诗翌表示:“这些作品是我与世界的对话记录。在塞维利亚的巷子里,弗拉明戈的节奏教会我色彩的跃动;在布拉格的街头,墙面的涂鸦向我诉说城市的记忆。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自由流动的生命力,而我的画作希望成为唤醒这片生命力的媒介。”

在浦东周浦美术馆举行的“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南梁精神——革命主题绘画艺术作品巡展”,采用“叙事性”展览语言和“故事线”表现手法,通过70幅革命主题画作再现陕甘革命历史。黄土画派刘文西的《奠基礼》、赵锁平的18幅油画等精品,将借助数字技术实现场景再现,让红色故事“活起来”,全景式展现了陕甘革命历史的波澜壮阔。

项目负责人燕昱教授介绍,此次展览是202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借助场景再现、沉浸式体验,结合数字技术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让革命画卷“动”起来、红色故事“活”起来。这是一场场跨越黄土高原与东海之滨的精神接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实习生 邓天银/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