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懂年轻人的社区”是如何炼成的?普陀中岚居交出这份答卷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王馨怡/文、图
电梯装上了空调,洗衣有了专属烘干房,下楼就能上水彩画课、练燃脂操,还能在集市里结识一群有趣的邻居——在普陀区石泉路街道的西部乐巢·中岚居,青年们不仅找到了“拎包入住”的理想住所,也参与打造出了一个“最懂年轻人的社区”。
作为“上海文化人才之家”之一,中岚居通过青年议事厅、青年夜校、共享空间等机制,探索出一条从“安居”到“乐业”、从“入住”到“共建”的青年友好型社区建设路径。近日,随着“上海文化人才之家”徐汇城投宽庭项目的正式投用,上海文化人才之家建设正全面提速,中岚居的经验也为后续项目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与启示。
■ 15分钟品质生活圈: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面升级
作为普陀区首个集中新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社区项目,中岚居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这个位于岚皋路99弄的社区是鲜有的内环边保租房,距离轨交3/4/7号线镇坪路站仅500米左右,15分钟左右可达月星环球港、中山公园龙之梦、静安寺等商圈。同济医院、普陀区中心医院及华东师范大学更是形成了“医教商”一体生活圈。
“最直接的变化就是更有‘家’的感觉。”普陀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张成妍既是中岚居的记录者,也是这里的住户。作为一名沪漂青年,她于2024年3月申请入住,现在住在一间40多平方米的一居室。“硬件上有了很大提升,从之前的合租到现在独居,室内床、沙发、冰箱、衣柜、书桌都配备齐全,还有独立干净的卫浴。”张成妍说,“2025年是我来到上海的第四年,这里让我真实感受到了家的味道。”
走进中岚居的共享区域,800平方米的空间被精心规划成多个功能区。记者在现场看到,健身房免费向住户开放,刷脸门禁即可进入,配备了跑步机、椭圆机等专业器械;自习室为青年人才提供了安静的学习环境,书架上的各类书籍也可随意取阅;竞技室和台球室则满足了青年休闲娱乐需求。
“下楼就能健身,不用办卡,也不用赶时间,这种便利性是以前租房时想都不敢想的。”正在健身房锻炼的住户小徐说道。据统计,2024年依托共享区域,社区开展了端午节活动、萌宠嘉年华等各类主题活动30余场,吸引青年参与超2000人次,真正实现了“月月有主题,季季有特色”。
据悉,房源涵盖35-71平方米的三类主力户型,适配从单身青年到小家庭的多元需求每户均基本家具家电,实现“拎包入住”。
■ 青年议事厅:推动每条合理建议真正落地
为让青年真正参与社区共建,中岚居发起成立“岚青汇智”青年议事厅,汇聚了一批青年骨干、物业管家、社区达人和共建单位代表,助力实现社区与青年的双向赋能。
石泉街道团工委书记袁容立介绍,今年以来,青年议事厅围绕文明养宠、共享空间使用、青年夜校课程设置以及社区活动开展等方面,通过问卷调查与线下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收集了青年群体的意见与建议。“调研中我们深入了解租户实际需求,聚焦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比如社区电梯未装空调、缺乏公共烘干区域、地下车库停车不便等。”
这一过程不止于收集意见,更在于推动每一条合理建议真正落地。袁容立表示,今年上半年,社区积极推动问题整改,已经完成了电梯的空调加装、增设了公共烘干设备,并拆除了部分机械车位。记者今天在现场看到,新增的烘干设备已经在共享洗烘房投入使用,切实解决了住户晾晒衣物的难题。
议事厅不仅聚焦日常治理,也引导青年深度参与活动策划。通过调研,社区发现青年住户更偏好市集、手作体验、趣味运动、MBTI人格测试等互动类活动,这一洞察也为后续活动设计提供了清晰方向。
日前举办的“中岚音乐节”便是一次成功实践。活动形式由议事厅广泛征集意见确定,青年自发组成策划小组,从节目征集到流程编排全程主导。现场,MET乐队一曲《后来》点燃全场氛围,观众手举荧光棒,共同汇成“月光星海”。当晚的“中岚邻里集市”则设置了非遗体验、投壶游戏、便民服务等六大主题区域,摊位前人气十足、气氛热烈。
“这种集市形式是大家投票选出来的,节假日经常会办。”张成妍表示,“平时小区来来往往的人很多,但住户彼此联结的机会不多,这种敞开式的活动环境更能吸引人参与。”
■ 青年夜校:家门口的“精神充电站”
工作日晚上8点,中岚居青年中心灯火通明,青年夜校的水彩画、燃脂操等课程轮番上演。“下楼就能上兴趣班,下课几分钟就能回家,完全不耽误时间。”张成妍说,课程普遍安排在晚上8点至9点,充分照顾了青年的作息节奏。
作为中岚居的特色品牌项目,青年夜校目前已开设至第7期。据统计,过去六期累计开设课程142节,参与人次达到1066人——其中2024年84节课程,服务660人次;2025年截至目前已举办58节课程,服务406人次。
“课程选择充分听取青年意见。”袁容立介绍,青年夜校依托“岚青汇智”议事厅等渠道,通过租户报名意向统计及专题会议讨论等方式,遴选出最受欢迎的课程内容。“在团区委的支持下,我们积极链接专业社会组织资源,陆续引进了美妆、自媒体运营、燃脂操、水彩画等优质课程。”袁容立特别提到,“听”见上海——沪语小课堂荣获“2024年度我最喜欢的十大夜校课程”,美好生活·“马利水彩”课程也获得“我最喜爱的十大夜校课程提名”。
青年夜校不仅是“充电站”,也是青年社交的新触点。一位曾参与水彩画课程的住户说,“在这里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邻居,从陌生人变成了朋友。”有些青年甚至从学员变为课程教师,实现了从“被服务”到“服务他人”的角色转变。
今年3月,中岚居青年中心被正式认定为“上海市5A级青年中心”,成为普陀区首个获此殊荣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青年中心,同时还被授予上海市首批“全过程人民民主青年实践中心”的称号。这两项荣誉背后,是一年多来社区与青年的双向奔赴——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社区赋能青年成长。从“提供住房”到“营造家园”,让人才在这座城市真正扎下根来。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王馨怡/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