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馆弦歌|聆听百年医者担当
步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史馆,上医院歌的旋律便萦绕耳畔。“人生意义何在乎? 为人群服务”的歌词与序厅展墙上“正谊明道”的院训遥相呼应。这座1600平方米的院史馆,不仅珍藏着跨越百年的医学文物,更承载着一代代上医人践行院训、守护生命的动人故事。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图(除署名外)
※ 院训昭心,不负使命 ※
“正谊明道”四字,源自《汉书·董仲舒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自20世纪30年代确立以来,便成为上医人刻在骨子里的信念。
走进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史馆,瞬间就能感受到这种信念。上医院史馆由5个展厅及2个专题连廊组成,汇集照片1001张,实物及复制件171件。
“始创奠基”聚焦1927年上医创建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发展历程。正是这22年的艰苦创业,奠定了上医高起点高质量的办学基础。展厅特设上医创始人颜福庆的人物专题展,陈列其生前所用物品。
1904年,颜福庆响应号召前往南非,为当地华工担任“矿医”。极端艰苦的环境里,底层大众的病痛与困苦深深震撼了他,也让他立下“学医为民”的誓言。此后,他赴美深造,成为耶鲁大学医学院首位亚洲优秀博士毕业生。归国后,他创办医学院、医院,在关键时刻不计个人得失,将毕生心血悉数奉献给国家和人民。在课堂上,他反复告诫学子:“医生是造福人的职业,以服务人类、为公众利益为目的学医,才是最好的。”如今,馆内珍藏的颜福庆聘书、生前使用物品,无不印证着他“不修名而名自立,不居功而功自成”的一生。
※ 步履不停,照亮生命 ※
院史馆内有一组摄于20世纪50年代的黑白照片格外动人。当时,上医将血吸虫病防治列为重点科研项目。苏德隆、钱惪等教授带领科研团队,深入青浦朱家角等重灾区,提出并运用区域防治理论。照片里,师生挽起裤脚、走进田间,与群众并肩作战。1966年,朱家角宣布消灭血吸虫病,这一理论随后推广至多省份,挽救了无数生命。画面中师生专注的神情,正是“为人群灭除病苦”院歌精神的生动写照。
“指点江山医疗队”在贵州山村开展治疗、培训、宣讲工作。受访者供图
另一组影像记录下“指点江山医疗队”的峥嵘岁月。1968年,19位上医青年奔赴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山高路险,他们攀爬跋涉,药箱在肩,一走便是数十里。为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缺医少药的困境,他们不仅治病救人,更积极培训农村医生,建立了一支“撤不走”的医疗队伍。经过11年的艰苦努力,医疗队发展到30余人,他们大大改变了当地缺医少药的状况,被当地人民赞誉为“毛主席派来的好医生”。
“始创奠基”厅内,陈列着谷镜汧教授的显微镜。1927年,应颜福庆之邀,谷镜汧来到新创办的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病理科任教。他一边教学,一边筹建实验室,培养病理技术人员。为了病理解剖,他经常携带解剖器械往返于吴淞校本部和海格路实习医院——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今华山医院)。
这台显微镜随谷镜汧教授经历半世风雨,由其后人捐赠入馆。它不仅是仪器,更是一位医者毕生坚守“正谊明道”的见证。
颜福庆聘书以及生前使用物品。受访者供图
● 老师谈 ●
铸就医者灵魂
“正谊明道”,它不仅是简单的院训,更是百年上医精神的核心所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史馆讲解志愿者服务队(以下简称“讲解队”)指导教师陈文婷指出,“正谊明道”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上医传承百年的精神内核。
“正谊明道”,强调为人处世要坚守道义,不被名利左右,积极探索真理,而不是追求功利。在医学领域,“正谊”意味着上医人将公众利益放在首位,不为个人名利所动摇。上医人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明道”则激励着上医人不断探索医学真理,秉持科学精神,勇攀医学高峰,攻克一个个疾病难关。
院史馆精心陈列这些细节,意义深远。对于在校师生而言,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对于校友来说,则是唤起心中那份对母校的热爱与对医学初心的坚守。在这里,大家能找到上医精神的“根”,铭记自己从何处起步,又该朝着怎样的方向前行。
在当下,“正谊明道”依然是培养医学人才的核心准则。在医学教育中,它引导着新一代上医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年轻的上医人以“正谊明道”为指引,坚定地迈出每一步,展现出上医人的担当与风采。
谷镜汧教授的显微镜。受访者供图
● 学子说 ●
用初心守护生命
“走进院史馆,看到颜福庆先生的誓言、老教授在教学、医疗和科研一线的真实痕迹,我才真正懂得了‘正谊明道’的重量。”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学生、讲解队队员雷睿颖说,“它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前辈用行动证明的信念——学医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为人群灭除病苦’。”
讲解队队员李易城表示,在临床实习中,他对校训有了更深的体会:“面对患者时,‘正谊’就是换位思考,把患者的痛苦当作自己的责任;‘明道’就是不断学习新知识,用更精准的医术帮助他们。未来我想成为一名医生,像前辈一样,用初心守护生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图(除署名外)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