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接近尾声,抓紧到苏州河畔走走吧,于闲适步履间看岭南的春色如何晕染申城秋波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作为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的重要板块,“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2025上海)”将于2025年10月18日至2026年1月18日在上海世博园中华艺术宫举办。而作为本次线下展览启幕的预热活动,一场光影展演已于静安苏州河畔苏河光映厅上演,即日起至10月8日每晚18:00~22:00,来苏河湾提前感受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这个双节,来苏州河畔走走吧,于闲适步履间,看岭南的春色如何晕染申城的秋波。
“当岭南遇见海派,不仅是艺术的相遇,更是创新与开放的文化共振。”在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期间,苏州河畔的“闪亮·上海 静安光影季”上演了“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光影秀,在极具海派文化代表性的苏州河岸,以光影“重生”岭南画派艺术大作,一幅幅色彩鲜艳、生机勃勃的“水墨花园”倒映在温婉的潺潺流水上,形成了奇妙的和谐反差。
其实,这并非岭南与海派的初次邂逅。历史的因缘,远比想象更为深远——被誉为岭南文化瑰宝的岭南画派,其形成不在五岭之南,而在东海之滨的上海。1912年,彼时的上海正处于社会转型之际,东西思潮激荡,为艺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开阔舞台。正是这一年的4月,在上海福州路的惠福里,来自广州的“二高一陈”——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创立了审美书馆。他们以《真相画报》为旗帜,在第一期刊出陈树人编译的《新画法》,发出中国画革新先声。这座隐匿于弄堂的小楼,就此成为艺术变革的策源地,也成为了岭南画派真正的摇篮。
而“岭南画派”这一历史性命名,也受到海派巨擘刘海粟的重要影响。他在1934年德国柏林举办的“中国现代绘画展览会”前言中,首次明确将“二高一陈”的艺术探索从“折衷派”定义为“岭南画派”,从此基本奠定了“折衷派”即是“岭南画派”的冠名。此外,一众名士鸿儒云集沪上,热情接纳了这群岭南青年。上海,以它独有的开放与包容,为这颗南来的艺术种子,提供萌芽、生长的沃土。岭南画派也将海派艺术对时代脉搏的敏锐感知融入自身创作,最终形成兼具笔墨意趣与光影肌理的独特风格,展现出“革故鼎新、兼容并蓄”的艺术精神。
一个世纪后,同样的革新精神在苏州河畔被再度激活。这次,用光影结合AI的艺术创作方式对画作进行动态化创新呈现,让岭南画派的经典作品获得了全新的诠释。作为深受中西融合思想影响的大家,出生于广东梅县的林风眠,其笔下的《青衣仕女》在涟漪中凝立。光影为画中仕女带来了空灵透明的质感,精准的白色线条与微妙的色彩形成明暗对比,为她披上一层“天国的光辉”。油画的浓郁鲜亮与水墨的清雅灵动,在“折衷中西”的宏大命题下,于此开辟了一片静谧而诗意的天地。
此外,还有关良的《三打白骨精》借笔墨跃动,陈永锵的《鱼跃图》欢腾不息,杨国辛的《好果子》隐喻深长……每一幅经典都在水光的呼吸间被唤醒。
如今,晚风携着海上旧梦的余韵,带着轮渡汽笛的回响,轻轻拂过苏州河,流水承载着光影,为这段跨越百年的艺术对话画下新的年轮。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