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上音国际音乐剧节开幕,廖昌永:中国音乐剧要扎根中国文化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中国音乐剧的核心使命,在于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汲取文化精髓与智慧,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原创自主知识体系。”10月7日,第四届上海音乐学院国际音乐剧节在上音歌剧院启动,院长廖昌永表示,音乐剧作为“全世界人民共享的艺术形式”,中国音乐剧要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在世界舞台绽放光彩。
上海音乐学院国际音乐剧节秉持“教、创、演、研”一体化人才培养理念,旨在搭建音乐剧领域高水平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邀请国内外顶级专家学者,聚焦音乐剧表演、制作、理论研究及教育教学等方面开展研究讨论,提升音乐剧研究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促进音乐剧产业发展,在立足弘扬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推进中国音乐剧专业和音乐剧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第四届国际音乐剧节以“链接世界舞台,融合产学创新,共谱中国音乐剧新章”为主题,汇聚海内外顶尖水平的音乐剧演员、导演、制作人、理论学者及上海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沈阳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天津音乐学院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院校,通过教学工作坊、学术讲座、音乐剧理论论坛、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创、编、演”音乐剧实训工作坊汇报演出、院校教学成果展演、音乐剧《泰坦尼克号》教学交流音乐会等丰富的形式,集中展示国内外音乐剧领域的发展成果、教育理念,探索音乐剧未来发展的前沿方向和趋势。
音乐剧节开幕首日,思想碰撞的火花便点亮全场,行业大咖齐聚一堂,带来一场覆盖音乐剧发展多维度的深度分享。Brian Weir总监以《浅谈英国音乐剧人才培养模式及综合能力养成》为主题,解锁海外人才培育的核心逻辑;李泰元教授凭借《百老汇音乐剧的脚步与当今的韩国音乐剧》,串联起国际音乐剧的发展脉络与韩国本土化实践经验;王翔浅老师在《落地与开花——音乐剧的引进与原创》中,深入探讨本土音乐剧如何平衡外来养分与内生创造力;著名音乐剧制作人李盾则在《音乐剧中的关系》分享里,系统勾勒中国音乐剧发展的六大生态方向;黄凯教授聚焦《音乐剧导演人才的培养规格》,为行业核心人才培育划定关键标准;李奇老师更以经典剧目《西区故事》片段为切入点,拆解演员综合素养的训练路径。
“在东西方互鉴基础上,学习音乐剧的技能、知识、技术,建立属于中国的音乐剧话语体系。”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主任安栋教授表示,音乐剧节设计的最终目标始终清晰,直指行业发展与教育的核心需求。
10月7日晚,2025第四届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创、编、演”音乐剧实训工作坊汇报演出成功在上音贺绿汀音乐厅举行!该项目作为上海市文教结合项目,全市共有80位中小学教师,于今年8月中下旬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开展了为期9天的音乐剧集训,在上音音乐戏剧系指导团队的精心指导下,完成了多个原创音乐剧片段的创作和排演工作。据悉,此前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中小学校长“美育”培训活动中,相关节目也进行了展示,得到了来自全国中小学校长们的高度赞扬。
上音的音乐剧专业已发展20余年,成为中国音乐剧从“借鉴学习”到“自主突破”的一个缩影。廖昌永表示,上音始终在借鉴中坚持中国特色,以需求为导向改革教学、关注学生就业与市场适应度,更通过校地校企合作、引进行业导师深化产教融合——如今,“今年软科音乐剧专业排名全国第一”的成绩,以及《忠诚》等上音原创剧目的口碑正是这份坚持的最好注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