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新知·淘书乐”首次走进高校,在历史发生地感知上海
2025-10-10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已经持续多年的上海书展“旧书新知·淘书乐”旧书市集即将迎来3.0升级版。10月11日至17日举行的此次市集,依然是在苏州河沿岸,但这次来到了苏河华政湾,这也是“淘书乐”第一次在上海高校校园内举行。

据悉,本次市集将上架2万余种古籍文献、民国书刊,近3千种文学、少儿、艺术、政治、法律、历史、生活科普、汉译经典名著等低至3折的特价图书,以及近百种由上海香港三联书店提供的低至5折的港台版热销好书亮相。

为了与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内的历史建筑群,以及高校的人文学科等内容相呼应,还将展示一批由上海图书公司所藏的稀缺古旧书刊,如《中国建筑汇观》《建筑月刊》《建筑学报》《上海县志》《上海之商业》《营造》《中国建筑展览会会刊》《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等。

此外,在以签名本、稀缺书、断版书等书籍为核心的“宝藏书”主题专区,广大师生、市民读者还可领略包括《现代文坛内外》(倪墨炎签名本),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莉的著作《打回老家去》,以及由詹姆斯·勃脱兰著、林淡秋译,出版于1939年的《中国的新生》等稀缺书的风采。

市集首次推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图书。《风雷激荡渔阳里——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纪事》《时代花火——百年视觉符号档案》《起来!〈义勇军进行曲〉诞生记》连环画;上海古《诗经译注》(彩图珍藏本)《梦幻西游:清彩绘全本西游记》等“高颜值”特装本,《中国国家地理》《商业周刊》《环球人物》等精品杂志在内也将在本次市集中亮相。同时,本次旧书市集还将展销与国别史研究相关的主题刊物,对上海近年国别史研究最新学术成果进行展示。

当然,此次“淘书乐”市集最大的看点就是其举办地。以往市集虽然也是在苏州河畔举行,但那基本上都是公共区域,这次则是在华政校园内举行。记者了解到,华政校址原是圣约翰大学所在地。这所19世纪末在上海诞生的高等学府,不仅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清代至民国时期建筑艺术的瑰宝。曾经的旧址在一次又一次的修缮维护中,历经岁月的洗礼,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主办方的意图是,打造阅读的“双重现场”,让读者在历史发生地感知上海。

记者了解到,在此次市集举办期间,华政也开展了讲座和展览与之呼应。10月14日,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巴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立民将受邀走进华政园,以“从圣约翰大学看上海文化的特质”为题开展讲座;此外,24号楼一楼将以“凝固的史书:建筑、方志与经济文献中的近代中国”为主题,展出一批珍贵的古旧建筑图录、上海及周边地区地方志与早期经济期刊。这些文献不仅是建筑技术、地方治理与商业发展的真实记录,更承载着从传统到现代转型期的社会风貌与知识体系。同期,在中国奥委会起源地——26、27号楼举办的“奥运从这里出发”展览也将开放。讲座与展览并行,营造“沉浸式”阅读体验,让建筑空间成为历史的讲述者。

今年“淘书乐”市集也就围绕着华政校园大作文章。据此,本次市集特别以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原圣约翰大学)经典历史建筑群为蓝本,设计了专属印章,将“阅读书本”与“阅读建筑”的理念合二为一,于方寸之间,感知华东政法大学建筑之美。此外,为答谢广大读者对“旧书新知·淘书乐”的支持与厚爱,旧书市集十三季以来所有的纪念图章将在现场首次集结,免费供读者盖印收藏。

“吃咖啡”是上海自开埠以来便盛行的摩登生活方式;“看旧书”是江南文脉传承中绵延不绝的书香雅趣;“圣约翰大学旧址”则是中西文化交汇的历史见证。三者的结合,则是经典海派文化场景在当代的完美复刻。在百年历史建筑群中,辟出一方休闲天地,读者可一边品茗咖啡,一边随意翻阅特价旧书,甚至无需起身寻找收银台,只需轻松扫描身边的二维码,完成“自助下单”,将这份“偶遇的惊喜”即刻拥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