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内AI教育开课率达到100%,《虹口AI挑战计划》发布
2025-10-12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除署名外)

三年内,全区中小学AI教育开课率达到100%,教师参与AI教学技能培训覆盖率达到100%,培养上百名AI名师、上千名AI特长学生、上万个AI学习型家庭……10月12日,“构建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从通识课程到科学教育的实践探索”专题学术会议在上海市虹口区召开。会上,虹口区正式发布了《虹口AI挑战计划》,系统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的重点举措,这也是虹口区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一次系统性探索。

 数智燃动课堂 

 智能体为学生评判作文 

“形形色色的人-典型事例”是小学五年级的一个作文习作,需要学生选取典型事例,通过恰当的人物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特点。在上海市民办丽英小学,语文教师晁帅利用智能体为学生评判他们写的“典型事例”是否合格。

何子恒同学写了三个事例来表现爸爸的特点是耐心,但智能体“阅卷”后认为,他写的事例二突出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事例三展现的是整理能力,都没有体现出“耐心”,因此不算是典型事例。随后,智能体还给出了原因分析,何同学根据智能体指导的思路进行修改、补充,再提交的习作就达到了“典型事例”的标准。

“智能体判断的标准是我们语文老师根据教材要求输入进去的。”晁帅老师介绍说,智能体除了判断学生写的事例是不是典型事例,还会给出指导,学生根据指导再进行修改,“经过智能体指导、修改出来的‘典型事例’,合格率从之前的30%提高到了70%”。晁帅坦言,当学生写的“典型事例”不符合要求时,老师需要给学生指导、修改,但一个老师要面对全班40个学生,不可能及时为每个学生指导,而有了智能体,这一问题迎刃而解,每个学生都能及时得到个性化的精准指导,“老师再根据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进一步讲解,效率会大大提高”。

这个为学生评判作文的智能体是丽英小学AI赋能课堂教学变革的一个缩影。2024年12月,丽英小学率先在HEADS平台上研发了虹口区第一个教育专属智能体——“丽英宝”,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随后,一批由丽英教师自主研发的教育智能体上线,并应用于各科的教学中。

除了丽英小学,曲阳第四小学、虹口第二中心小学、江湾初级中学、上海师范大学虹口中学、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等学校的师生,也带来了精彩的实践体验工坊,让与会嘉宾在亲身体验与深度交流中感受智能教育的无限可能。

受访者供图

记者了解到,本次大会旨在构建一个跨区域、多维度、立体化的交流生态,促进人工智能教育与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度交融、协同并进,推动理念碰撞向实践成果的转化,共促人工智能与科学教育新发展。会议聚焦人工智能教育和科学教育的前沿议题,汇聚了来自全国的多位专家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未来发展路径。会议就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基础教育人工智能课程的开发、面向智能技术的课堂教学及科学教育等热点和重点问题进行探讨,推动人工智能与科学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以智能技术支撑科学探究、跨学科实践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虹口AI挑战计划》发布 

 深入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 

2024年10月,虹口区被授牌成为上海市三个人工智能教育试验区之一。仅仅80天,虹口教育在区域层面就精心布局了一系列制度与专业保障“先手棋”。此次专题学术会议的开幕现场,虹口区又正式发布了《虹口AI挑战计划》。

作为虹口区积极响应国家和上海市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部署,立足区域教育实际,深入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虹口AI挑战计划》致力于构建全生命周期、全社会参与的AI教育新生态,聚焦“区级统筹、学校实施、家庭参与、社区支撑、企业助力、高校赋能”的“六位一体”协同模式,系统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的重点举措,标志着虹口朝着“人人懂AI、处处用AI、终身学AI”的美好愿景不断迈进。

受访者供图

记者现场采访获悉,《虹口AI挑战计划》将采取六大行动,在区级层面,将强化规划与资源整合,通过每年11月设立教师AI+阅读月、举办高规格的AI+教育年度学术会议并发布《虹口AI+教育白皮书》,提升教师队伍的AI素养;在学校层面,将推动各校开设每周AI一小时课程或主题活动,并建立AI课程超市,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探索设立AI创新教学展示周,鼓励各学科老师探索AI与教学的融合应用,有条件的学校还将建立面向社区的AI体验点,让校园成为社区的AI科普结点;在家庭层面,倡导将每月最后一个周六设为家庭AI日,鼓励家人共同完成一项AI主题活动,还将开办多层次的AI家长学堂,并组建家长AI志愿者队伍。

受访者供图

同时,在社区层面,将推动各街道建立集体验、学习于一体的AI科普站,让AI知识走进千家万户。此外,还将邀请科技企业的专家、工程师走进校园,为师生带来最前沿的行业动态和真实案例,支持和引导建立AI企业体验基地,让孩子们在实践中点燃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加强与顶尖高校的战略合作,系统性培养骨干教师队伍。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表示,上海始终坚持以教育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将教育信息化、智能化作为推动教育系统性变革的核心引擎,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要聚焦素养导向,推动人工智能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利用智能技术推动教学方式从知识传授向思维培养、能力构建、价值观塑造方面的转变。同时,要强化系统推进,构建多方协同、开放共生的教育新生态;注重实践创新,形成一批可示范、可推广的典型经验。期待虹口以更具突破性的探索、更系统的实践成果,形成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虹口方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署名除外)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