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进院士讲述“悟空”号前世今生,“攀登讲堂”点燃青年科学热情
2025-10-1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受访者/图

什么是暗物质?如何才能探测到暗物质?暗物质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年轻一辈如何走好科技自立自强的自主创新之路?10月14日下午,一场跨越代际的科学交流,在常进院士与上海青年的思想交汇中徐徐展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精神和十二届市委七次全会精神,团结引领广大青年学习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为国担当、勇为尖兵,干字当头、奋力一跳,以实际行动助力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由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共青团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上海市青年科技人才协会、共青团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委员会联合主办,上海市浦东新区青年联合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联络处、上海浦东图书馆承办的“攀登讲堂”院士与青年面对面活动在浦东图书馆成功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常进作为主讲嘉宾出席活动并作主旨演讲。团市委书记、市青联名誉主席上官剑,团市委副书记、市青联主席邬斌,团市委副书记、市团校党委书记、校长王江,团市委挂职副书记唐志宇,团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区青联主席赵辉茂出席活动,市青联委员、各协会会员代表及青年代表们近600人参与活动。

活动以《“悟空”号的前世今生》为主题,聚焦我国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的科学探索历程,从暗物质探测的科学背景出发,系统介绍了“悟空”号从概念提出、技术攻关到成功发射的自主创新之路。

常进院士通过生动实例和通俗语言,解读了卫星在轨运行情况及取得的一系列重要科学成果,引发在场青年热烈反响。“从一开始的没有经费只能‘借船出海’,到参加探月工程后不到4年就研制出暗物质卫星,掌握关键技术是首要条件……”一个个真实科研故事,展现了我国在暗物质探测这一前沿领域提出的“中国方案”,让现场观众深刻感受到大国重器背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分量,以及广大科研工作者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辛付出。

在随后的专业对话环节中,5名青年科学家、青年工程师、青年企业家、青年创业者、青年投资人代表与常进院士围绕技术应用、科技成果转化、学科交叉融合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常院士结合自身经历作了解答,并对青年代表们寄予了殷切期望。

“对于当代年轻人,院士在科研之内和在科研之外有什么建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执行院长陆朝阳提出了一个在场青年都十分关注的问题。“科研工作者要不断追求创新,要敢闯无人区,才对得起这份事业。不能好高骛远,不能只说不干,要给自己设定跳一跳能够得到的目标,只有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常进院士朴实而真挚的回答,引发现场阵阵掌声。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导航卫星总体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李绍前作为青年工程师代表参与交流,他感慨道:“常院士的分享和解答对我有很大启示,更激励我坚定投身航天事业、服务航天强国建设的决心,向着星辰大海进发。”

来自浦东张江的青年创业者代表、光本位科技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熊胤江分享道,“常院士展现的不仅是科学成果,更是一种从‘0到1’的系统性创新思维。我们青年创业者应当具备战略耐心,增强转化思维,让先进技术在更广阔的产业土壤中生根发芽。”

在观众互动环节,现场气氛热烈。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专业的胡悦临向院士提出了自己对宇宙中暗物质分布情况的好奇。她说:“常院士对暗物质探测卫星的讲解令我眼界大开。他清晰地阐述了探测暗物质所面临的巨大难题。悟空号团队创造了一个个科学奇迹——用民用级元件的成本超越他国科研专用元件的稳定度十倍、卫星超预期寿命三倍仍稳定运行。这背后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一种在有限条件下追求极致的精神。”

活动现场,上官剑代表主办方向常进院士颁发“攀登讲堂”名誉导师证书。邬斌、赵辉茂共同为五位青年代表颁发“攀登讲堂”纪念证书。

据悉,本次“攀登讲堂”院士与青年面对面活动是市青联“青联大讲堂”品牌矩阵下的重要系列活动。活动通过院士前沿分享与青年深度对话相结合的形式,为青年提供了与顶尖科学家面对面交流的宝贵平台,引导广大青年学习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为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持续凝聚青春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受访者/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