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四好”建设,宝山南大智慧城打造升级版“中国建造”标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在上海“北转型”的蓝图中,6.3平方公里的宝山南大智慧城正以“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的“四好”建设为引领,从昔日的皮革化工“老旧工业区”蜕变为数字经济与科创产业集聚的“未来之城”。记者从宝山区获悉,这一转型历程,不仅展现了“中国建造”在技术集成与城市更新中的标杆意义,也为老旧工业型城区转型提供了“规划-建设-运营”一体化的“宝山范式”。
“四好”建设引领城市形象与功能双升级
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与《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明确,将“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作为城市更新的核心抓手,统筹功能完善、品质提升与文脉赓续,构建从建筑单体到城市全域的更新闭环。
南大智慧城作为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其城市更新和开发建设自始便锚定高起点,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创新城区。在规划层面,南大智慧城以“不低于黄浦江两岸”的标准,引入美国SOM事务所进行国际范本的城市设计,并整合23项专项规划,构建“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云端一座城”的三维发展框架。
在开发层面,宝山区政府与临港集团“区区合作”为先行启动,联合推进产城融合,主导数智南大产业园开发,吸引530余家企业入驻,同时,引入中建系、华润、金茂、保利等房产头部企业带来TOP级产品系,联动15号线南大路站、丰翔路站,同步推进TOD综合开发。
在审批层面,南大智慧城作为宝山区“放管服”改革试验田,率先实现“四证齐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设计方案批复、施工许可证),推动“拿地即公示、公示即开工”的模式,开发周期缩短30%。
此外,在建设层面,中国五冶、中国二十冶、华建集团、城建集团等建设领域的重量级企业参与施工设计,引入5G智慧塔机、浮筑隔振台座技术等前沿工艺,临港集团主导倾力打造的科创之门更以悬挑结构施工、异形幕墙安装等技术突破成为地标标杆。这座集“绿金科技、智能建造、生态融合”于一体的建筑集群,正成为上海北部品质升级的新封面。
“好房子”撑起宜居底色
好房子是城市发展的基石,更是民生幸福的起点。南大地区以“不低于黄浦江两岸”的标准划定品质红线,通过政策引导与技术赋能,推动南大智慧城成为高端住宅集群的典范。
国内一线房企将顶级产品首次引入上海北部。华润“润系”以“温润雅致”为内核,其独创的“高品质九观”标准覆盖设计、施工、服务全维度,从户型布局到物业服务都诠释着居住本质;金茂“府系”升级12大绿金科技系统,在温度、湿度等六大维度实现“五衡体验”,即便极端天气也能保持室内24-26℃恒温;保利“悦字系”则将绿色理念贯穿始终,借鉴宁波项目的地源热泵、毛细管技术打造“六恒系统”,100%项目达到绿色建筑基本要求。三大产品系均实现“超低能耗+智慧社区+健康家装”全覆盖,用品牌标准实证“南大造好房”的承诺。
“好房子”既要品质出众,更要安全可靠。今年6月,宝山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月观摩活动特意选址南大华润二期项目,向全市展示这里的“科技监管密码”。在建设部门推动下,南大智慧城BIM技术应用率达71.99%,从设计建模到运营维护实现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当前,南大地区正打造上海北部最大超低能耗建筑集群:建筑光伏一体化面板让外墙成为“发电站”,“光储直柔”微电网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再生建材使用率超30%。目前除公租房外所有建筑均达绿色建筑二星级以上标准,让“会呼吸的房子”成为常态。
如果说“好房子”是硬件基础,那么“好小区”便是温暖的容器。南大智慧城打破“重建设轻配套”的传统,以“全龄友好、细节关怀”为导向,推动小区从“空间建造”向“社区营造”升级,让每一处配套都充满民生温度。
在小区规划阶段,区建管部门和区房管部门将民生需求嵌入建设标准。针对停车位配置,结合南大住宅业态特点制定差异化配比,确保不同户型业主停车需求得到满足。在充电桩建设方面,要求新建小区100%预留充电设施建设条件;配建停车场中,不低于15%的停车位将配置充电设施。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则采用智能充电桩、换电柜、室外充电柱等多种形式,并配备烟感报警、自动灭火装置及过载保护系统。
走进保利海上瑧悦小区,无障碍坡道从大门延伸至每栋楼单元门;采用EPDM塑胶防滑地面,并将儿童游乐区划分3-6岁低龄区与7-12岁高龄区;老年活动中心配备医疗急救柜、适老化座椅及放大镜阅读灯。目前南大新建小区均实现无障碍设施、儿童空间、老年活动区“三同步”,让不同年龄群体都能找到归属感。
“好社区”构筑家门口的幸福图景
“好社区”不仅是资源集中的生活空间,更是装满民生温度的共同体。南大智慧城通过组团开发模式,划分6个产业组团,每个组团内实现职住平衡与15分钟生活圈覆盖,同步推进学校、医疗、商业TOD综合开发,人均绿化面积达39.38平方米(上海平均的3倍),打造“产城融合、城绿共融”的立体空间,真正实现家门口的幸福图景。
全龄教育,名校环绕筑梦成长。
教育资源的均衡优质配置,是“好社区”的核心竞争力。南大智慧城以“幼小初高”全链条覆盖为目标,构建起层次分明的学府矩阵,彻底解决区域教育资源供需矛盾。在医疗保障方面,南大智慧城打破“大型医院远、社区医疗弱”的困境,构建“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分级诊疗体系。作为区域医疗核心的仁济医院宝山分院二期,已于2024年正式投用。在商业配套方面,南大智慧城以约25万平方米的宝山万象汇为核心,打造集购物、餐饮、娱乐、亲子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定位“北上海商业标杆”,引入涵盖国际快时尚、高端餐饮、亲子游乐、精品超市等多元业态,填补北上海高端商业空白。此外,生态休闲方面,以“一带二廊多点”为生态格局,将自然融入生活日常。其中,19.7公顷的中央公园作为核心生态空间,水体占比达34%,规划建设湿地景观区、儿童活动场、老年健身区等功能板块,实现居民推窗可见绿、出门即入园,昔日工业空地已变身散步、休闲、亲子互动的“天然氧吧”,让“在社区里逛公园”成为生活常态。
从社区到城区,是格局的跃升,更是治理的升级。宝山区以“三生融合”为目标,统筹交通、生态、数字等系统建设,通过交通部门的路网串联与建设部门的技术赋能,推动南大智慧城成为北转型的标杆。交通方面,区交通部门牵头打造“地铁+快速路+慢行”三级体系,依托轨道交通15号线、在建的S5快速路改造工程,构建高效交通格局。S5沪嘉快速路主线“抬升”工程落地后,采用高架抬升方式并在祁连山路两侧增设匝道,助力南大快速接入城市快速路网,缩短与市中心通行时间,打破宝山、普陀、嘉定三地空间阻隔,增强与普陀桃浦智创城联动。“十四五”期间,丰翔路、祁连山路、南大路等主、次干道路均已通车,未来将形成便捷高效、绿色低碳的综合交通体系,助力地区转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