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崇明岛自行车赛上演速度与激情,在生态岛画出“体育+”产业弧线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金秋十月,世界级生态岛化身国际自行车竞技场,全球顶尖女车手在崇明岛上演了一场风驰电掣的较量。10月14日-16日,2025年永达天恒·环崇明岛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巡回赛在上海崇明激情开赛。当发令枪响起,这一世界级竞技的竞速轨迹已超越竞技体育本身,划出了生态岛一条清晰的“体育+”产业发展弧线。
高手相争,比赛现场悬念迭起
作为巴黎奥运会后首个完整赛季的重要一站,且是赛季末争夺积分的关键时刻,环崇明岛女子世巡赛此番强手云集。全球18支顶尖车队中有5支世巡队级别,包括了现世界排名第三的阿联酋ADQ车队和位列第四的历德崔克车队。
10月14日,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94名选手在首日108.6公里的崇西赛段展开激烈角逐。来自丽芙-埃尔奥拉-杰科车队的乔治娅·贝克成为最大赢家,她不仅夺得首赛段冠军,还成功穿上象征个人总成绩领先的“黄杉”和代表冲刺最佳的“绿衫”。
首日崇西赛段地势全程平坦,仅有一个4级爬坡赛点。赛前骤停的大雨没有给比赛带来多少变数,车手们绝大多数时间以大集团形式行进。冲刺阶段还出现戏剧性一幕,人本健康车队的卡特琳·施韦因贝格尔虽第一个过线,但因裁判认定其有违规行为,被降至集团最后一名。乔治娅·贝克因此递补为赛段冠军。
“能在明天身披黄衫出战,我非常自豪,”贝克赛后表示,“2023年我曾在这里拿到第二,今天终于更进一步。”
10月15日,比赛进入第二赛段崇东赛段,全程约128.6公里,是本届赛事最长的一天。93名车手们从长兴岛郊野公园出发,穿越上海长江大桥、东滩湿地公园等标志性景观,展开又一场速度与耐力的较量,竞争更加白热化。最终,阿联酋ADQ车队23岁小将范·罗伊延·索菲夺得该赛段冠军,在个人总成绩排名榜上跃升至首位,同时继续保有代表“冲刺王”的绿衫。
10月16日,崇中赛段继续上演速度与激情。
全民参与,“1+3”赛中赛构建赛事新生态
记者了解到,这次在崇明岛上所举行的不仅有专业选手荟萃的世巡赛。就在世巡赛开赛后不久,汇聚全国十余支优秀俱乐部车队车手的2025长三角公路自行车精英赛,也从崇明新城公园出发,追随着世界顶尖女车手的身影,飞驰在国际级赛道上。
包括该赛事在内,15日与赛事同期举行的上海市少儿体育联赛平衡车超级联赛(崇明站)暨小小滑步车赛SKIDS环崇明赛站,以及于12日率先举行的TREK100,均为今年世巡赛的配套赛事活动。
围绕世巡赛“做文章”,创新推出“1+3”赛中赛模式,正是本届世巡赛最大亮点之一。崇明区体育局副局长俞永峰表示,此举正是为了“让更多人享受到世巡赛这样的顶级赛道”,真正实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融合发展。
通过赛中赛的设立,环崇明岛赛事主办方不仅大大同步提升了赛事贡献度与关注度,也构建起了专业与大众骑手同台、互促的赛事新生态。
据悉,光是TREK100一项赛事,就吸引了2500人报名。最终经严格筛选后参赛的1781人,实际参赛1511人,完赛1422人,且在提前体验世巡赛崇西赛道中,第一梯队平均时速达40多公里,最高时速超过50公里,接近专业选手水平。
长三角公路自行车精英赛结束后,各参赛俱乐部也纷纷竖起大拇指,盛赞这样的顶级比赛环境和机会。
当全球顶尖选手们在崇东赛道上破风疾驰时,赛段终点、崇明大道新城公园内,上海市少儿体育联赛平衡车超级联赛(崇明站)暨小小滑步车赛SKIDS环崇明赛站比赛的举行,也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从2岁到5岁不等的孩子们在起点线上一字排开,大声喊着“我要争第一”为自己鼓劲,更是让人感到振奋。
打造IP,全产业链生态深耕
记者从崇明区获悉,自行车经济已是崇明体育产业“长期竞争力”的一个代表,经过20年的培育,崇明已从承办自行车赛事,发展为构建“赛事IP+基础设施+产业链+人才培养”的完整自行车经济生态。
如今的崇明,已形成“一环、五圈、十五纵、多点”的休闲自行车绿道体系。环岛景观大堤骑行道100多公里的长度、9米的宽度,成为周末市民骑行的热门选择。崇明正在积极创建全国自行车户外运动目的地,陈家镇正加速建设自行车主题基础设施,建设中的68公里东滩骑行线路将实现“景点、民宿、美食”的无缝衔接。
自行车经济的活力,在于赛事能否带动产业。崇明正以赛事为切入点,逐步引进自行车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一方面,通过举办环崇明岛女子世巡赛、长三角环岛精英赛等赛事,吸引自行车装备品牌、赛事运营公司入驻。
另一方面,崇明正探索“自行车+民宿”“自行车+研学”等新业态,部分乡镇的民宿推出“骑行套餐”,游客可租赁专业自行车,沿着乡镇专属骑行道游览,晚上入住民宿并品尝崇明农家菜,让运动成为“消费入口”。
此外,崇明还在推动自行车产业与生态农业、文旅产业的融合。如在骑行线路沿线设置农产品展销点,让游客在骑行途中购买新鲜的崇明蔬菜、水果;开发“自行车研学课程”,让学生在骑行中了解崇明的生态知识、湿地文化。这些举措,让自行车经济不再局限于体育领域,而是成为串联多产业的纽带。
目前,2026年场地自行车世界杯赛事已确认在崇明举行,未来还将逐步引入小轮车、滑步车等13个自行车相关项目的赛事。这些高等级赛事的落地,将进一步提升崇明自行车IP的国际知名度。
赛事矩阵,拉动区域经济发展
自行车赛事仅是崇明体育经济版图中的一环。如今,崇明已构建起“国际级引领、国家级支撑、区级普及、乡镇级活跃”的多层次赛事体系,形成拉动区域发展的一大引擎。
国际顶级赛事作为龙头,显著提升了崇明的全球能见度与消费拉动力。据介绍,除环崇明岛女子世巡赛外,IRONMAN 70.3铁人三项赛与国际三人篮球大师赛等接连落地。其中,铁人三项赛吸引1135名选手,创下直接经济效益3667万元、间接经济效益1.2亿元的亮眼成绩,其中吃住行娱购消费高达4886万元,展现了顶级赛事的“流量”与“留量”价值。
在这一体系下,国家级专业赛事与区级、乡镇级群众性赛事同步繁荣。从参与人数过万的“烈士杯”篮球赛,到吸引上百组家庭的“小小滑步车公开赛”,全民参与的广度确保了体育经济的持久热度。无论是专业选手还是普通家庭,都能在崇明找到属于自己的体育舞台。
面向未来,崇明正系统谋划以保持体育经济的长期活力。交通上,依托即将建成的轨交崇明线,正积极规划“自行车专用车厢”;设施上,致力于打造“15分钟体育生活圈”;运营上,着力开发“春骑、夏划、秋跑、冬走”的四季体育产品,目标直指“长三角体育休闲目的地”。
正如崇明区体育局局长陆建军所言:“我们希望通过体育,让更多人感受崇明的生态之美、生活之美,让体育休闲经济成为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重要支柱。”赛事矩阵,正将崇明的生态优势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