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十四五”民生投入规模翻一番
2025-10-1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10月16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第七场新闻发布会,围绕“建设新徐汇、奋进新征程”主题,徐汇区委书记曹立强介绍徐汇区“十四五”期间建设发展成果,徐汇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华,徐汇区副区长邓大伟、陈勇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十四五”以来,徐汇区聚焦“建设新徐汇、奋进新征程”目标任务,锻长板、扬优势、优布局、强功能,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增长极、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高地、人民城市建设样板,为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徐汇范例”。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打造高价值应用场景

曹立强介绍说,这五年来,徐汇区抢抓发展机遇,全栈布局人工智能创新链产业链。特别是2023年,38天建成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点燃人工智能创新“核爆点”。目前,全区已集聚15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755家大模型企业和62个备案大模型(占全市61%),总产出达千亿规模。重点抓三件事。一是科创策源。服务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创智学院等创新“国家队”,集聚清华、复旦、交大、港科大等高校创新中心,以及浦芯研究院、交大工研院、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全力推进原始创新,同时支持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上海五大基础模型均诞生于徐汇。二是应用导向。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聚焦制造、文旅、教育、治理等15个领域,打造高价值应用场景,开设上海首家智能产品体验中心,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三是生态支撑。接续推出北杨人工智能小镇等创新创业载体,做强算力、算法、语料、资本、人才等要素保障,其中,已落地国家人工智能子基金等基金,规模超千亿元。

这五年,是奋力发展提质、改革增效,区域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五年。

据悉,徐汇区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十四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千亿”台阶,预计突破4000亿元,总量居中心城区第一,人均GDP翻了一番;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300亿元,增量超百亿。

城区面貌不断出新,108个更新项目全面推进

曹立强介绍说,徐汇布局大徐家汇、徐汇滨江、漕开发拓展、徐汇中城、华泾门户“五大功能区”,新一轮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面积达全区总面积44%,108个更新项目全面推进,重大工程累计开竣工超2100万平方米。城区面貌不断出新,居住环境不断提升,街区漫步遇见美,全区上下“建设新徐汇”的信心和决心更加昂扬向上。

这五年来,徐汇接续打造徐汇滨江功能区,“十年磨一剑”规划、建设世界级滨水区,西岸传媒港、数字谷、金融城、数智中心、热力秀场、中央公园、创业梦工厂等高能级功能组团整体规划、次第呈现,西岸梦中心、西岸大剧院、西岸国际会展中心等“沪上新地标”串珠成链,黄浦江西岸更加流光溢彩。

这五年来,徐汇深入推进242项重点改革任务,在40多个领域探索形成全国、全市“首创”。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性一类中心——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落户徐汇,入选首批上海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首批股权投资集聚区等,成功发行“十四五”全市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外资总部机构累计达174家,保持中心城区第一;实际利用外资预计较“十三五”期间增长79.2%。

深化商旅文体展融合,让人气“流量”变经济“增量”

这五年,也是徐汇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兴业,城区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的五年。

徐汇区牢牢坚持红色文化主色调、海派文化主体性,全力打造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高地。

曹立强介绍说,徐汇活化历史文脉。深入挖掘龙华革命烈士陵园、《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精神内涵,赓续红色血脉。擦亮海派文化品牌,“武康路—安福路”获评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徐家汇书院、武康大楼等成为现象级文旅新地标,土山湾博物馆展现“海派文化之源”特色,不断唱响“海派新声”。丰富公共文化供给,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龙华广场、黄道婆纪念公园等,举办各类文体活动6万余场次,惠及群众1600余万人次。

这五年来,徐汇深化商旅文体展融合,发展首发经济、夜间经济、赛娱经济等新业态,让人气“流量”变经济“增量”。“十四五”期间,全区商销总额突破8000亿元,社零总额突破1300亿元。

此外,徐汇还推进徐家汇商圈转型蝶变,徐家汇中心、新六百等商业体即将精彩亮相,成立赛娱经济联盟,每年举办大型演唱会、重大体育赛事等近50场次,人均体育消费居全国第一。放大徐汇滨江“全球新品首发新地标”效应,举办FISE极限运动世界巡回赛、国际光影节和品牌首发首秀活动,打造浦江游轮、低空观光、无人机秀“水陆空”文旅新场景。

不仅如此,徐汇还依托衡复风貌区、漕河泾开发区独特优势,打造新零售“亿元商街”、元宇宙街区等特色目的地,壮大多元消费、带动经济增长。

加装电梯1330台,连续三年位列全市第一

这五年,是涵养儿女之心、儿女之情,人民城市建设绘就新图景的五年。

徐汇区坚持财力一分增长、民生一分改善,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红利。“十四五”末,民生投入规模较“十三五”末翻一番。

曹立强介绍,徐汇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实施“三旧”变“三新”民心工程,约21万户居民实实在在受益。实现零星旧改、小梁薄板房屋总体“清零”。完成旧改征收54.4万平方米,东安一二村、长桥新村、张家弄等27个地块、9877户居民搬进新家园。实施原拆原建项目16个,涉及11.39万平方米,3100余户居民过上新生活。旧住房综合修缮1150万平方米,总量是“十三五”的2.7倍,覆盖近400个老旧小区,18万户居民得益;加装电梯1330台,连续三年位列全市第一。

据悉,徐汇推进精细化精准化管理,实施“百园百路百里河”工程,建成“百园之区”,路网密度提高6.03%,完成160条“美丽街区”景观道路建设,正在推进120多里河道贯通治理,让徐汇蓝与绿相融、城与园相宜,生活更富诗情画意。

此外,徐汇还持续优化公共服务。升级“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成40个功能复合的“生活盒子”,28家社区长者食堂获评“优秀”,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便捷的社区服务。

这五年来,徐汇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建各级各类学校9所,改建5所,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试验区。打造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新建、改建医疗机构18家,市区两级医院50%门诊号源下沉社区。入选上海首批儿童友好先行实践区,新增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1家、认知症床位1137张,率先探索“物业+居家养老”模式。

此外,徐汇还构建了“四个人人”城市治理共同体,率先推进多格合一、片区治理,建立民情快办、企事快办等工作机制,让群众办事更省心、企业发展更顺心。推动治理数字化转型,“一网通办”入选国家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在全市首推“一网统管”首席数据官制度,城区安全韧性水平不断提高。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