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新材料产业团建联盟正式成立,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王馨怡/文 受访者/图
在新材料这一战略性、基础性产业的高技术竞争赛道上,青年力量正成为推动创新突破的关键所在。10月17日下午,东方雨虹(上海)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团委正式成立,普陀区新材料产业团建联盟同步启动,标志着普陀区在助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推动新材料产业青年人才集聚与创新发展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 企业建团筑根基,凝聚产业青年力量 ◆
为扎实推进新兴领域团的建设“两个覆盖”工作,10月17日下午,在团市委、普陀团区委和桃浦镇党委的指导支持下,东方雨虹(上海)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团委正式成立。作为深耕普陀的新材料“绿色新生”力量,东方雨虹是一家集生产制造、科研研发、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咨询服务于一体的中国防水行业骨干企业,近年来连续获得“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多项荣誉。新成立的团委下辖12个团支部、100余名团员,这些青年骨干正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当选的东方雨虹团委书记邹然表示,将结合企业实际探索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团课、主题团日活动等,并用好“智慧团建”系统实行科学动态管理。同时,将培育打造高质量的青年突击队、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引领青年在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实现梦想、成就自我、建功立业。
东方雨虹控股集团副董事长何绍军表示,企业将把团建工作融入高质量发展中,“团”聚力量,“青”力而为,引领青年以学习提升修养、以实干诠释使命、以奋斗书写青春、以创新铸就未来。
企业团委的成立,正是对新材料产业发展需求的积极回应。新材料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在普陀区,以东方雨虹、上海化工研究院、中国建材等为代表的一批科技龙头和“链主”企业集聚,形成了独特的产业生态。当前,这些企业中青年从业者占比较高,活跃在材料研发、工程应用等多个环节。针对青年在职业发展中普遍面临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创新能力提升等多方面需求,新成立的团委将通过组织引领、资源整合和服务支撑,为青年搭建成长阶梯、提供发展助力。
◆ 联盟聚力,打造产业青年协同发展新生态 ◆
为推动区域内新材料产业青年组织协同发展,现场举行了普陀区新材料产业重点企业团组织结对仪式,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团委、东方雨虹(上海)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团委、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团委三家单位团组织负责人共同签署共建协议,未来将在青年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共建等方面深化合作。
当天同步启动的普陀区新材料产业团建联盟,则为区域产业发展注入了更强劲的动能。联盟首批成员单位涵盖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上海化工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以及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华建集团、隧道股份数字集团、上海建工五建集团、区城投公司、西部集团、中环集团等市区国企,形成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独特优势,标志着普陀区在推动产业与青年融合发展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记者了解到,普陀区新材料产业团建联盟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凝聚行业青年力量,助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一是打造协同赋能平台,推动联盟内高校、企业和院所,定期举办青年科创沙龙、创新日、技术研讨会与需求对接会,推动联合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新材料产业整体竞争力。
二是构建青年人才全方位服务体系,鼓励青年岗位建功,依托人才学院青年分院提供赋能培训,提升青年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
三是丰富青年服务内涵。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联谊活动,帮助青年快速融入普陀,增强对行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实现事业与生活的平衡发展,提高幸福感获得感。
◆ 应建尽建,团组织覆盖向新兴领域延伸 ◆
企业团委的成立和产业联盟的启动,是坚持党建带团建,持续推进新兴领域团建工作的生动缩影。据悉,自今年6月“两个覆盖”集中攻坚行动以来,为让青年“找得到组织,享得到服务”,普陀团区委正多措并举推进工作:一方面,建立企业清单,逐一走访推动建团;另一方面,在青年聚集的社区、街区,按“行业相近、地域相邻”原则灵活成立团支部,如华谊兄弟青年中心团支部、和畅青春社区团支部等。
同时,普陀团区委还推出《团团暖“新”一卡通》等40项贴心服务,并依托“随申办”青年成长服务一站式平台,上线“建团申请、咨询”模块,让企业能“线上找组织、随时享服务”。这一系列扎实的举措,为像东方雨虹这样的龙头企业建团,并牵头成立产业联盟,提供了坚实的土壤和有力的支撑。
为进一步深化产业青年交流,由市青联主办、普陀区青联承办的第九期“青创圆桌π”青年论坛在启动仪式后举办,围绕“AI+新材料”主题,来自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市区青联委员展开深入交流,在思想碰撞中凝聚发展共识,在跨界融合中激发创新活力。
“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普陀共青团将持续深化这一工作理念,不断拓展新兴领域组织团建覆盖面,推动产业与青年双向赋能,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王馨怡/文 受访者/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