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开幕,发布五大类30项重大合作成果
2025-10-1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以“协作共促全球航运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10月19日在上海北外滩“世界会客厅”正式拉开帷幕。

开幕式暨国际绿色航运主论坛邀请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国际组织负责人、行业领军企业及知名专家学者共400余人出席,围绕绿色转型、智慧发展、国际合作、可持续交通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  一系列绿色走廊建设计划相继公布  ※  

本次论坛集中发布展示了五大类30项重大合作成果,包括政府部门间合作文件的签署、绿色航运走廊建设成果、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成果、高端航运服务业创新成果以及国际航运合作发展成果,彰显中国与全球伙伴协作在推动全球航运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务实行动。

开幕式现场,“上海港—墨尔本港绿色航运走廊联合倡议”正式发布。在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的支持下,市交通委和墨尔本港务局,联合相关航运、港口和能源企业共同发起此项倡议,旨在探索实施一系列创新措施,以显著减少两大港口间航运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论坛期间,一系列绿色走廊建设计划相继公布,标志着以上海港、青岛港、宁波舟山港等中国主要港口为枢纽的全球绿色航运网络正在加速编织。具体包括:共建“上海港-巴塞罗那港数字绿色滚装航运走廊”“上海港-安特卫普布鲁日港绿色滚装航运走廊”“青岛港-汉堡港绿色航运走廊”“青岛港-威廉港绿色航运走廊”以及“宁波舟山港-HAROPA港口联盟绿色航运走廊”。

其中,“上海港—洛杉矶港绿色航运走廊”尤为引人瞩目。在2023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上,上海港与洛杉矶港携手发布了《上海港—洛杉矶港绿色航运走廊实施计划纲要》,明确提出了“两步走”方案,为这一世界上第一条横跨太平洋的绿色航运走廊的落地实施提供了时间表。

  ※  计划发布50余项最新行业成果  ※  

今年是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举办5周年,作为国际航运领域的重要观点交流平台、重要政策发布平台、重要规则孕育平台,四年来,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共汇聚国内国际600余位重要演讲嘉宾智慧,权威发布近百项重磅成果,有力推动我国更好融入全球航运事务治理,加速全球领先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一方面,论坛为全球航运绿色智慧转型贡献“上海方案”,务实推进全球首条跨太平洋绿色航运走廊建设,发布中国首个四型机场绿色性能评价标准,向全球展示集运MaaS、空运通、机场大脑等航运数字创新平台。另一方面,论坛加强了我国与世界航运的链接和互动,推动国际海事组织首次与地方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共促航运业温室气体减排;支持中国船东协会加入国际航运公会,促成国际航运公会在沪成立代表处;扩大上海航运全球朋友圈,与更多全球港口伙伴缔结或深化友好合作关系。

今年论坛云集行业大咖凸显国际化。境内外部长、市长等政府高级官员、全球海运航空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国际组织和机构主要负责人、全球领军企业主要负责人以及知名学者专家出席,开幕式暨主论坛境外演讲嘉宾比例达2/3。

紧扣行业热点提升专业深度。聚焦行业减排政策及举措,特别举办国际绿色航运主论坛。首次引入分组讨论模式举办绿色航运沙龙,以圆桌为单位聚焦不同议题同步开展深入互动。首次举办全球港口CEO午餐会。支持鹿特丹等友好港周年活动、ISO港口码头技术标准分委会首次全体会议等10余个活动同期举行,并配套开展3-4场直播大放送。

汇聚行业智慧推动可持续发展,本届论坛计划发布50余项最新行业成果,创历届之最,涵盖绿色航运、航网布局、技术标准、服务创新、国际合作等。此外,现场将设置五周年成果回顾展,并开设成果直播间,举办多场成果解读和发布会。

  ※  上海全球排名稳居前三  ※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四五”以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由“基本建成”进入“全面建成”新阶段,全球排名稳居前三,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海港方面,上海港集装箱枢纽地位继续夯实。“十四五”期间,小洋山北作业区开工、罗泾集装箱港区一期投产、临港新城东港区公用码头二期竣工。2024年上海港全年达到5150.6万标准箱,连续15年排名全球第一,也成为全球第一个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0万标准箱的港口。今年前9个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153.6万标准箱,国际中转600.4万标准箱,核心运行指标均达到预期。

航空港方面,随着浦东国际机场四期扩建、东方枢纽上海东站先后开工,未来将形成集国家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机场捷运等交通功能以及站场城开发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2024年,上海机场定期通航48个国家291个客货运航点,货邮吞吐量跃居世界第二。今年前9个月,上海空港两场累计航班起降量、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为62.79万架次、1亿人次、328.6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39%、8.04%、6.72%。

邮轮港方面,2023年11月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交付,2024年1月开启商业首航。华夏国际邮轮有限公司在沪成立。首单海关特殊监管区内邮轮直供物资新模式落地。今年前9个月,上海邮轮港接待国际邮轮靠泊225艘次,邮轮旅客吞吐量151.41万人次,同比增长近45%。

海事仲裁领域,上海率先构建多层次、全链条临时仲裁制度规则体系,《上海市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条例》出台,填补了国内空白。

绿色航运方面,上海港的LNG加注能力持续上升,甲醇实现了常态化加注,上海港已成为全球少数几个同时具备LNG和甲醇船到船加注能力的港口之一。洋山港实现了国内首船国产绿色甲醇燃料的接卸、储存及加注全流程作业。上海国际航运碳足迹标识协会成立。

智慧航运方面,洋山深水港四期全自动码头成熟运营,上海港生产智慧指挥中心一期建成。航贸数字化平台正式上线,航运枢纽区块链基础设施搭建完成。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分布式协同数据链11个省市地区节点挂牌并启动建设。上海市内河电子航道图与长江水系、江苏省内河航道实现互联互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