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物|张明天:一个在花艺国赛逆袭夺冠的00后女孩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2004年出生的张明天,是上海城建职业学院2023级园林技术专业的学生。前不久,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花艺赛项上摘得金牌,完成了从“一轮游”到全国冠军的逆袭。
很多人看到的是她光鲜的冠军光环,但其实不知道这背后藏着一个逆袭的故事。
赛场外,她每天践行3到4套方案、开展6到8小时高强度训练;赛场上,她靠“零失误”的稳健和“新中式”的创意,击败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选手。
金牌背后,是一次次地推翻重来,更是“把比赛当训练、把训练当比赛”的心理淬炼。在指导老师徐冬梅看来,这位00后冠军夺冠的秘诀恰是“沉下心,把兴趣磨成技艺”。
从“一轮游”到金牌:赛场上逆袭的这四天
“去年国赛,我‘死’在了新娘手捧花上。”张明天说。
2024年,作为市赛冠军第一次踏上国赛舞台,张明天在淘汰赛便匆匆离场。那道题要求“为穿蓬蓬裙的新娘设计手捧花”,她给出的造型却与新娘气质格格不入。“我已经感觉到不对劲,但时间紧,不敢大改,只能硬着头皮做完。”在复盘时,她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在赛场上缺乏灵活应变能力,容易死磕到底。
一年后再战,她带着10套模块化方案走进赛场。第一个模块仍是新娘手捧花,她递出的作品却让裁判眼前一亮:蓬松的欧根纱下,两缕飘带婉转垂落,作品以中国传统物件如意为灵感,用水蜡叶拉丝的技法制作而成,既西式又东方。
“那天我们比完回到酒店,她第一句话是‘老师,我今天没有一处忘记放水’。”校内指导老师徐冬梅笑着说。为了把客观分拿满,张明天把“试管有没有水、铁丝会不会扎手”写成检点表,进场前30秒再默背一遍。
徐冬梅记得,就在决赛前一周,备赛方案推翻了好几个。“小姑娘很抓狂,硬着头皮重新做方案,思想上一度产生了波动。今年备赛期间,她吸取了第一次参赛时败北的教训,尝试设计一些百搭的花材和方案。从花材搭配到造型到上花逻辑,每处细节都反复打磨。在准备方案的过程中,推翻重改是常事。她一次次和方案磨合,既表达自己对题目和花材的理解,也听老师的专业建议,不断修改精进。”
徐冬梅原本就看好张明天,只是提醒她:去年吃亏在“把题目想复杂了”,今年只读字面意思,别过度拆解题目。备赛阶段张明天的状态不错,针对她经常有好的创意,却容易在修改时丢了整片森林的特点,指导老师和教练带着她一点点磨创意——每出一版就集体挑毛病,好点子反复迭代。在手把手的指导下,张明天逐渐改掉了“轻易把创意直接删掉”的坏习惯。
“很多花材,她是临到赛场才知道的,好在这一年来,我们督促她加强了基本功的练习,学会随机应变。遇到没有准备过的题目,她马上根据备案方案做调整。”徐冬梅透露说。
最终,这位00后选手以零失误、客观分第一的成绩锁定金牌。颁奖仪式上,她对一直以来对自己不离不弃的指导老师徐冬梅、随队教练闫盈吉和特聘校外教练项一鸣表达了感激。
每天3套方案、6小时实训:她把实训室当成“第二宿舍”
平均2小时出一件作品,一天必须完成3到4套方案,剩下的时间用来复盘。这已经是张明天的日常。
起初,指导老师经常批评她“插的花太平面,缺乏立体感”,她便勤加练习,渐渐地学会在插花时拉开层次,营造空间感。
为了备战国赛,张明天申请休学一年,学校实训楼的花艺室备赛区,成了她的“第二宿舍”。墙上贴满往届世赛真题,地面堆着试管、竹篾、麻绳。
每周她会选择休息一天,这一天通常她会去学校附近的岚灵花鸟市场,了解盆栽和花材行情,顺手拍一些照片回来研究。
训练并非一帆风顺,有段时间她出现了瓶颈期。“怎么做都难看,仿佛江郎才尽,缺乏创意。”那段时间,她索性停掉所有比赛,频频去家具展、艺术展等“洗眼睛”。“看多了就会发现,花艺不纯粹是插花,更考验一个人的空间逻辑。”回校后,她把展会上看到的金属框架借用到架构花束中,作品立刻有了雕塑感。
心理训练也被写进课表。心理老师为她模拟“赛场突发”:限时缩短、花材被换、灯光刺眼。张明天一开始手忙脚乱,后来学会“先深呼吸,再用备用方案”。“我把比赛当训练,训练时反而要更狠。”
在谈及夺冠窍门时,张明天透露说,“第一次参加国赛的时候,感觉自己有机会,特别想要那块金牌,得失心太重。有时候太想要反而得不到。后来我想明白了,平时像比赛一样训练,比赛的时候就像平时一样。”
对于张明天的自学能力,连徐冬梅这样的老法师也自愧不如。“她的检索能力很强。我们一提到某种元素,她能很快地在网上找到类似的照片。有次有个老师想要让她帮忙找下秋季蟹宴餐桌花布置,只有她又快又准地找来了老师心目中理想型的摆设。”

妈妈的一束花、大师的一句话:她把未来写进“中国时间”
张明天出生在安徽,妈妈是一名幼师,爸爸开过摩托车修理铺。家里没有昂贵的花器,简简单单的玻璃瓶被妈妈用来练习插花。妈妈会DIY扭扭棒花、丝带花等,将它们带到幼儿园里当装饰。
小时候,每次妈妈把插好的鲜花放在客厅,张明天会目不转睛地盯着,谁也不知道,花艺的种子已经在这个小女孩的心里悄然栽下。
如果说,小时候的她还只是被妈妈插在家里的那束花打动的普通女孩;现在的她已能驾驭试管、麻绳、飘带、古布,把东方意象翻译成世界语言。
有次比赛结束,她偶遇花艺大师朱迎迎。对方得知她对花艺充满热爱,鼓励她勇敢追梦,给了她很大的鼓舞。
在校期间,她积极投身各类职业技能竞赛,2023-2025年间,多次在世赛花艺、职业规划等赛事中斩获金银奖,比如2024年的第48届世赛上海选拔赛花艺项目金牌,2024年安徽省第十届技能大赛花艺项目暨长三角·豫粤六省市职业技能邀请赛第一名,2024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上海赛区就业赛道金奖,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轻工行业选拔赛花艺赛项一等奖等。直到最近拿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花艺赛项金牌。
马上,张明天就要和其他选手一起进入国家队,接下来就是准备11进1的比赛。如果PK成功,她就要备战2026年即将在上海举办的世界技能大赛。“下一届世赛在中国,我想让裁判看到‘又传统又现代’的中国语言。”她已在指导老师和教练的指导下制定了多个版本的“新中式”方案。徐冬梅告诉记者,“新中式”的设计难度不小,既要考虑中国元素,又不能太过传统,否则老外看不懂。
未来两年,她计划先完成专升本,再考虑更长远的发展。当被问及是否想过开工作室时,她理性地算了一笔账:“工作室的租金不菲,我还扛不住。先做好眼前的事,再考虑未来让更多人能用一束花点亮普通日子。”
这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每年春节放假回家的时候,她会运用技艺包揽家里的插花,让家里充满欢声笑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