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最担心的,由司法来保护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眼下不少人选择当“丁克”或者单身,无儿无女,老了以后怎么办?时值重阳节,上海司法部门说,我们来保护。
● 案例 :无儿无女又失能亲属共同监护 ●
申请人李某妹、李某英均是被申请人李某铜的妹妹,被监护人李某骏系三人兄弟,李某骏未婚未育,父母均已报死亡。2017年3月,经法院判决,宣告李某骏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同年5月,经李某骏所在居委会指定,李某妹、李某英、李某铜共同担任李某骏的监护人。李某铜担任监护人后,独自管理被监护人的身份证、户口本、医保记录册及所有银行卡,包括350万元动迁款和养老金卡,并将李某骏送至某养老院居住生活,三人经常去养老院看望李某骏。
2020年7月,李某妹、李某英以李某铜未告知被监护财产使用情况为由,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审理中,两申请人又撤回起诉。同年11月,两申请人再次以李某铜未履行照管职责、擅自挪用被监护人钱款为由,向法院起诉撤销李某铜的监护人资格,经法院审理认为,李某铜不存在挪用被监护人资金,也不存在怠于履行监护职责的情形,故驳回两申请人的申请。
2023年11月,两申请人再次以李某铜未妥善管理李某骏财产为由诉至法院,请求撤销李某铜的监护人资格。
静安区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查明李某铜虽未制作财产监护的详细收支清单,但收、支基本相当,350万元动迁款及利息仍存在银行,不存在侵害被监护人财产的行为。承办法官了解到因被监护人财产较多,两申请人作为监护人,欲与李某铜共同监护被监护人的财产,但李某铜作为长子,在监护李某骏方面比较强势,不仅独自管理李某骏的身份证件及所有存款,还拒绝向两位申请人公示监护及财产收支情况。
考虑到本案各监护人顺位相同及被监护财产较多等情况,法官向各方释明监护有关规定,并主持调解,最终各方达成庭外和解方案:李某铜继续管理李某骏的身份证、户口本,李某英管理李某骏350万元动迁款的存折,李某妹管理李某骏的养老金卡并负责日常开销,李某英、李某妹均不得擅自变更李某骏银行卡预留的手机号码,三人每年共同核对一次被监护人的收支账目。因各方达成庭外和解,两申请人向法院撤回起诉,法院裁定予以准许。
承办法官表示,本案系一起兄弟姐妹共同监护并互相监督监护履职的案件,该案的处理展示了共同监护、互相监督的监护模式的价值,通过分工合作,互相监督,一方面分担各监护人的监护职责,把人身照管和财产管理事务分别由不同监护人承担,减轻监护人的压力;另一方面,证照与财产凭证分开管理,将财产管理分别授权不同监护人,防止监护权利滥用,从根本上杜绝被监护人财产被侵吞、转移、侵占的风险,最大程度维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
● 法院检察院共同维护老年人权益 ●
静安区法院10月28日发布的涉老监护案件审判白皮书暨典型案例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二条为公职监护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由此,公职监护案件数量呈“低速增长”态势。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静安区共有17件居民委员会作为申请人向法院申请宣告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并指定监护人案件。
以往,在监护类案件中,申请监护原因主要以办理证件、处分银行存款为主,但近年来出现了涉外监护、为被监护人选择更优质医疗资源等新型诉求,因财产利益而争抢监护权现象增多。
白皮书指出,涉老监护类案件存在查明生活状况、判定监护能力难,后续监督面临困境,意定监护制度推广适用存在瓶颈等问题。
对此,静安区法院依托涉老案件全流程观护机制,在审理涉老监护案件时坚持“上门受理、上门谈话、上门开庭、上门执行、上门回访”的“五上门”工作方法,最大程度维护被监护人合法权益。
青浦区检察院举办的“检察暖银发,法护夕阳红”综合为老开放日活动中,区法院、检察院、民政局联合会签了《关于加强老年人综合司法保护的配合协作办法》,搭建涉老特殊保护社会共治平台,三方经过系统梳理,明确了各自在案件线索办理、综合社会救助、联合法治宣传等方面的职责和协作办法,为凝聚护老合力,提供了稳定的制度支撑。
虹口区检察院针对无障碍设施短板及老年人使用随申码、扫码支付、网络预约等智能技术困难,发挥公益诉讼职能,推动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提升线下适老化服务水平等,更好满足老年人生活和出行需要。区检察院聚焦养老机构安全监管缺位、老年困难群体司法救助不及时、涉侨检察工作薄弱等突出痛点问题,加强外部工作协同和办案合作,联合区民政局系统推进养老机构安全管理,与区公安分局深化涉老案件配合衔接,联合多部门走到老年人身边开展法治宣讲,携手多方为老年人撑起法治蓝天。
由市检察院主办的全市检察机关涉老检察工作会议暨涉老检察融合履职专题交流会上,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刘晶表示,目前全市绝大部分区检察院都配备了专业化办案团队办理涉老案件,多年来不断创新探索符合老年人身心特点的工作方法和制度机制,司法救助覆盖面逐年扩大,参与社会治理成效不断显现,呈现出涉老案件提质增效、护老监督精准规范、适老机制守正创新、为老服务走深走实的良好工作态势。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