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点餐频遇“隐私门槛”,不同意就吃不上?律师:已违法
2025-10-28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张振宇/文、图

你是否有这种感受,二维码已经“替代了”餐饮店的工作人员,很多店铺点餐必须要扫码。最为关键的是,消费者需要同意商家制定的隐私协议,否则可能面临“想花钱也不行”的局面。

9月15日,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发布《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扫码点餐个人信息保护要求》(下文简称为《要求》),为扫码点餐划出“红线”,明确不得强制收集或通过小程序频繁弹窗提示收集用户平台账号信息、手机号、位置等非必要个人信息。随着《要求》的出台,消费者扫码点餐时还需要同意隐私条例吗?

▍▏ 记者实地走访,不少餐厅仍需同意隐私条例才可点餐

“用餐时不得不去授权商家获取自己的隐私信息,因为不这样做,我就下不了单。结束后我想取消授权,但取消的入口又十分隐蔽,经常要找半天。”消费者林惠歆无奈地说道。

除了取消授权难,在扫码点餐过程中,商家收集的隐私信息用途不明也是不少消费者所担心的。林惠歆告诉记者:“商家收集了我的手机号、微信账号、生日、性别等个人隐私信息,可我并不知道他们会拿这些信息去做什么。会不会把我的信息非法转卖给第三方,导致我的隐私泄露。或者用于其他我不希望的用途,我心里完全没底。”

随着《要求》的出台和落地,消费者在餐厅扫码点餐时是否仍然需要同意隐私条例才能完成点餐,成为许多消费者最关心的环节。对此,青年报记者走访了沪上的1点点、喜茶、MANNER、库迪咖啡、麦当劳、塔斯汀6家餐饮门店。

在1点点门店扫码点单时,在消费者未登录的情况下,虽然可以正常选择商品,但在选择完毕后,进入付款界面时,小程序则会出现弹窗让消费者阅读并同意《1点点隐私政策》和《会员服务协议》。若是消费者不同意,则无法跳转到支付界面。

在喜茶门店,记者扫码成功后弹出了“隐私政策提示”,消费者需要同意后方可下单。《喜茶隐私政策》指出:“本隐私政策中的个人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包括个人姓名、生日、性别、个人电话号码);网络身份标识信息(包括账号、IP 地址及与前述有关的密码);个人常用设备信息;个人位置信息;可能体现前述个人信息的图片等。”对此,喜茶的客服回应称:“目前小程序功能还在不断完善当中,暂不支持不登录直接下单,但喜茶对顾客的隐私是严格保密的。”

在使用MANNER小程序点单时,记者打开小程序便弹出了温馨提示,消费者需要勾选同意《MANNER隐私政策》《MANNER用户服务协议》《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情况的说明》《敏感个人信息处理情况的说明》《儿童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共五个规则,才可进入点餐,否则小程序会自动退出。MANNER咖啡的客服工作人员表示:“我们现在小程序下单时客户需进行隐私授权,但我们会对客户的隐私进行严格保护。”

使用麦当劳的小程序点餐时,记者并未授权登录,但是在成功选择店铺、商品后,仍然可以进行付款下单。从点单到取餐的整个过程十分顺畅,并未出现因未授权隐私条例而无法点单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在库迪咖啡和塔斯汀的线下门店扫码点餐时,记者并未登录也成功完成点餐的流程。但是若是直接使用小程序点餐,则必须同意授权隐私协议,否则无法点餐。

▍▏ 餐厅的行为已违法,律师:餐厅的行为已违法

那么餐厅扫码点餐时过度收集用户的隐私是否构成违法?记者就此咨询了陕西唐言律师事务所的周鑫颖律师。

周鑫颖律师告诉记者,强制扫码收集非必要信息的行为,构成“变相强制获取个人信息”,超出《个人信息保护法》第6条“最小必要”范围。另外,商家在扫码程序设置“不同意授权则无法点餐”的强制条款,实质是通过技术手段剥夺消费者拒绝权,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6条“不得以拒绝提供服务为由强制同意”的禁止性规定。

周鑫颖表示,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66条的相关规定,商家将被有关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对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应用程序,将责令暂停或者终止提供服务。若是拒不改正的,将并处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扫码点餐的基础法律关系是买卖合同。扫码点餐在实践中涉及侵权是因为在消费者进入点餐页面或下单前,需要允许经营者获取自己的个人信息,这就是在双方间的买卖合同里增加了‘消费者提供并授权经营者使用隐私信息’的义务,而消费者不具有这个义务。”周鑫颖说道。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林惠歆均为化名)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张振宇/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