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名同济“小叶子”集结完毕,参加完阅兵式的她又来进博啦!
2025-10-2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第八届进博会开幕在即,来自同济大学29个学院的95名“小叶子”已经集结完毕。他们中,有从天安门走进“四叶草”的女兵,也有与进博会相约第四年的“老将”,来自不同院系、有着不同性格的他们希望用自己的热情和专业为进博会带来不一样的色彩。

走过天安门的她,如今走进“四叶草”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25级硕士研究生汪怡今年9月刚刚参加完九三阅兵式,时隔两月,她又将成为今年进博会的一名“小叶子”。

今年9月在浏览公众号的时候,汪怡无意间看到了今年进博会志愿者招募的通知。读本科时,她的专业刚好是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对口。“这算是本科毕业后的一次‘重逢’。”她告诉记者。抱着这样的想法,她第一时间联系了学院团委老师,并按要求进行报名,经过重重面试,国庆假期前一天得到了成功入选的好消息。“当时内心还是比较激动的。”她笑道。

作为一名曾经的军人,汪怡一直记得军队的一句话:“人民军队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虽然已经离开了部队,也走出了阅兵场,但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报名成为一名进博会志愿者,在她看来,也将成为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的一次宝贵经历。她的心态和参加阅兵仪式时有点相似:“面对新挑战,都得拥有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心态。”

“我感到九三阅兵和进博会的志愿者服务,仿佛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镌刻着历史的厚重与民族的尊严,另一面则印刻着未来的机遇与开放的胸怀。它们共同构筑了当代中国青年爱国、奉献、专业、担当的群体画像,是国家盛事中不可或缺的温暖底色。”她告诉记者,接下来,第八届进博会就会成为自己新的“阅兵场”,服务岗位就是她的“战位”。

汪怡的志愿服务岗位是新闻中心运营服务岗。“我会以阅兵式时的严谨要求自己,作为同济的一名学生,也要以主人翁的热情服务盛会。”军人的高标准成为了她对自己的要求:“希望在我所在的每一个岗位、处理的每一个问询、展现的每一个微笑中,做到专业、精准、温暖,确保我的服务环节‘零失误、零投诉、零遗憾’,就像阅兵方阵中要求‘米秒不差’一样,我要成为进博会这台精密机器中一枚最可靠、最不可或缺的螺丝钉。”汪怡告诉记者,希望小小的自己也能成为国家叙事中一个生动而积极的“标点符号”。

唯一一名“四年级”生,要做好“连接者”

同济的这届“小叶子”中,共有10名“二年级小叶子”,1名“三年级小叶子”和1名“四年级小叶子”,王振铎就是这枚资格最老的“四年级小叶子”。

虽然已是第四年参与进博会,但9月底收到确认入选的消息时,他依然很开心,还有满满的期待。“很好奇今年会被分配到什么岗位,会遇到哪些新的挑战和有趣的人。”他告诉记者,“小叶子”的身份对他而言已经变成了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和一份责任。

“进博会让我开阔了眼界,锻炼出了在高压环境下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王振铎告诉记者,今年他的岗位设在新闻中心的媒体工作区保障组,将服务来自全球的媒体记者。“我觉得这个岗位对专业性和服务细致程度的要求都非常高。”王振铎说,即使有丰富的经验,但每年所在岗位不同,工作内容不同,他也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谦虚和学习的态度。“前期培训中,我一直在熟记工作点位和新闻中心的布局、媒体工作流程,并关注了最新的进博会展商和活动信息,希望到时候可以更准确地回答记者们的提问。”

王振铎的专业是交通运输,这也是他觉得自己有点小优势的地方——空间感比较好,对交通路线理解更快。“结合前几次进博会志愿服务的经验,我能在脑海中构建出新闻中心乃至整个场馆的‘交通地图’,当有人需要快速前往某个展馆时,我希望自己不仅能告诉他最短路径,还能根据我对同期各场馆活动人流的预判,推荐出一条更高效、可能更通畅的路线。”他对此颇有自信。

对自己角色的定位,他说想做好一名“连接者”,既能成为媒体记者与进博会信息之间高效、可靠的连接点,也能成为新老“小叶子”之间的连接点。“我有过去三届的服务经验,同时也作为研支团一员在李庄支教过,这些经验我希望能传递给新的‘小叶子’们,让我们这个集体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王振铎告诉记者,进博会是让自己眺望世界的窗口,在李庄支教的经历则是让自己扎根中国大地的过程,这两段经历共同塑造了他对“志愿服务”的理解。在李庄,他学会了如何与不同背景、不同职业的人进行有效沟通,如何用最大的耐心去倾听和解释,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被需要”的责任感和价值感。“那段经历锤炼了我的同理心和适应能力,在支教中磨练出的耐心与从容,都将直接转化为我服务进博会的力量。”

每一天早睡早起十分钟,为进博储备好体力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工业设计专业2022级本科生潘翎洁今年将担任新闻中心文化展示展演保障组副组长。她告诉记者,报名进博会一直是她大学阶段的心愿,之前由于课程安排等原因一直没法参加,“现在大四了,终于得空,我就提前把实习、毕设等全部规划好,排除万难专门为进博会腾出了这段时间。”

潘翎洁此前在浦江创新论坛、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等国际活动中都做过志愿者,一直被那种“青年与世界相遇”的氛围打动,所以当得知今年招募启动时,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当时看录取名单的推文时,我看着空白的界面就开始心跳加速,由于按照姓氏笔画排列,我的名字在倒数第三个,在最后才看到了我的名字,我确认了几遍,那种被选中的幸福感甚至比之前拿到国家金奖还高兴。”

进博会开幕在即,潘翎洁一边期待,一边也感受到了压力。应对压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做足准备。她平时很喜欢运动,是短跑健将,还在游泳比赛中拿过好名次。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高强度工作,她坚持每天跑步,希望能让体能处于最佳状态。作为当代年轻人,难免爱熬夜,这次也特意调整了作息。“现在我每天让自己能比前一天早睡早起十分钟。”

潘翎洁就读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为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未来而学习和创造”是学院的院训,她说这也让自己有信心在进博服务中做些不一样的尝试——为同济大学进博会做主题徽章的设计。“设计时我将同济精神、进博元素与青年热情都融合在了徽章中,以此展现同济青年的热情与风采。”

她告诉记者,在具体的志愿服务过程中,她也会带着设计的眼光去观察。比如人流组织的效率瓶颈、标识系统的清晰度、参观者的情绪变化等,并尝试用设计思维提出优化方向,“就像我之前用AI工作流设计绘本解决乡村故事传播难题,用模块化思路研发智慧农机一样,希望让设计在进博服务中成为连接需求与体验的桥梁。”

记者了解到,95名同济“小叶子”中,党团员共94人,共有70名本科生、25名研究生。有7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20名支教活动志愿者,还有1名持证红十字会急救员。有5位德语专业志愿者,1位来自埃及的留学生志愿者。他们即将在本届进博会的不同岗位上,同心协力展现青春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