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启光学者”揭晓,为基础研究注入青年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
聚焦基础学科从0到1原始创新,首批“启光学者”在2025年上海市科协学术年会上揭晓,5位青年学者入选。
5位获奖学者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副教授王童瑞和李思然、复旦大学长聘副研究员李运章、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刘杰、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孟龙。
“以青春的锐意与洞见,在复代数几何的天地间开辟新境”,这是对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刘杰的获奖评语。这位年轻的学者所做的研究架起了跨领域的数学桥梁。如今,他仍在做深入探索。既承经典之脉,又开时代新声的工作展现出了引领基础数学前沿发展的潜力。
复旦大学智能复杂体系实验室长聘副研究员李运章以创新的数学视角,在随机最优控制领域构建着独具特色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他创建的高阶精度算法,如同为复杂随机系统装上了“数学显微镜”,让原本混沌的非局部现象显露出清晰的数学结构。从分数阶倒向随机偏微分方程的适定性理论,到突破维数诅咒的深度学习算法,他的研究成果为人们理解复杂随机世界的本质提供了有效的数学工具。
这位年轻的探索者表示,获奖对他来说是科研道路上的重要肯定。评审过程中,他也从评委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中获取灵感,为他下一步的科研方向提供了宝贵参考。明年,他计划前往德国访学一年。有了基金会的支持,他将能更加专注地投入研究工作。
据介绍,为贯彻落实《上海市支持企业加强基础研究 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拓宽基础研究投入渠道、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热情,今年,在市科协的指导下,上海启光自然科学发展基金会成立,聚焦基础学科0到1原始创新,助推拔尖人才早期发现与成长,旨在探索与实践“社会力量支持基础研究”的创新模式。今年启光基金会开展了“启光学者”遴选,着力发现并支持一批在自然科学基础领域具有突出科研潜力和创新能力的青年学术人才。
2025“启光学者”首次聚焦数学学科开展遴选,经过个人申报、专家推荐及多轮评审,最终从全国36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76位优秀学者中,评选出5位青年学者入选首批“启光学者”。启光基金会表示,希望通过“启光学者”项目,为数学等基础科学领域青年科研人员搭建成长平台,并以此为起点,通过多项目、多维度、多层面的体系化支持,逐步覆盖更多基础科学与前沿交叉领域,鼓励拔尖人才勇闯科研“无人区”。
在这场以“至简 至美 至无限——数学融合发展之道”为主题的学术年会上,“数脉申城”展览揭幕,回溯了上海数学发展脉络。该展览以历史发展为脉络,呈现上海自近代以来在数学基础研究、应用创新领域的学术贡献及深厚底蕴;以人文故事为载体,通过珍贵史料、手稿实物与生动叙事,讲述苏步青、谷超豪等老一辈数学家潜心钻研、薪火相传的崇高风范,展现城市精神与数学文化交融共生的独特魅力。
95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夏道行先生也来到现场,回顾自身从求学起步到深耕数学领域的历程,分享了在函数论、泛函分析等方向探索中的关键节点与治学感悟,为在场的青年学者与学子,提供了兼具人生与学术价值的成长启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