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课上能学烧菜?这所中学的烹饪课备受学生追捧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署名除外)
鱼香肉丝、麻婆豆腐、宫保鸡丁,蛋挞、桃酥、韭菜饼……在劳技课上学烧菜,在社团课上学中西点心制作,这个学期开学两个多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进华中学六年级的刘沐阳同学已经学会了好多烹饪技能。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获悉,结合学校的屋顶生态农艺园,进华中学不断研发适配学生能力的课程内容,设计新的劳动教育项目,在学校的特色课程中,烹饪课已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
周五下午的社团课上,六年级的同学们在食堂点心老师赵岚的带领下做起了传统点心桃酥:将一杯食用油分几次倒入面粉里揉搓,等混合均匀了搓成一个个小圆球,然后再窝成小窝头的形状……穿着围裙、戴着厨师帽,同学们耐心地跟着老师操作。

刘沐阳上手很快,不少同学还在搓面团,他已经搓好了小圆球。“做这个(桃酥)还是有点难度的,面团比较散,一不小心就捏碎了。”刘沐阳从小就对烹饪很感兴趣,小学时就在寒假参加过法餐训练营,会自己烤羊排。升入进华中学后,得知学校的劳技课上可以学烹饪,他开心不已,还额外报名了周五的烹饪社团课。
“学校的劳技课很有特色,小学时我学过西餐,没有学过中餐,正好可以学一下。”刘沐阳说,烹饪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爱好,“做完(美食)之后会有一种成就感”。
这个学期,每周二、三下午,进华中学六年级的同学们都会在劳技课上学习烧菜,对烹饪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参加每周五下午的烹饪社团课,学习中西点心制作。劳技课由食堂的一位四川大厨和一位上海大厨带领学生学习制作各种菜品,社团课则由食堂的点心制作老师教授。
“上一次我们学做了麻婆豆腐,我们组做的麻婆豆腐又好看又好吃,勾芡勾得好,汤很少。”王季腾边回味边说。郑道宽也表示,自己小组的麻婆豆腐很成功,“老师先演示一遍,然后我们自己做,我们组做的很好吃”。刘沐阳也很有成就感地介绍说,开学两个多月以来,他们已经学会了鱼香肉丝、麻婆豆腐、宫保鸡丁等好多道菜,还制作了蛋挞、韭菜饼、桃酥等多种点心,“劳技课上炒的菜,我们组都会‘光盘’,制作的点心有时候会带成品或半成品回去,爸爸妈妈也觉得很好吃”。

受访者/图
“现在很多家长也不太会烧菜,平时经常叫外卖,学生在家里学习烹饪也不太现实,我们希望通过学校的劳技课,让学生掌握一些烹饪技能。”进华中学相关老师介绍说,基于学校原有的陶艺教育、烹饪、食品雕刻等拓展型课程,学校不断探索劳动课程学科素养,形成了劳动育人的五大体系,关注学生动脑与动手的结合,将“学会劳动、学会生活”纳入学校育人目标之中。
比如,中西餐烹饪特色课程和点心制作社团(必修+特色选修模式),纵向延伸食品雕刻、餐品包装设计、厨房收纳等课程,形成“基础技能-文化认知-创新实践”三级进阶模式。通过沉浸式劳动实践,培养学生基础生活技能,培育兼具文化认同与国际视野的“未来公民”。“我们希望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培养学生成长为身心素质坚强、态度积极、意志顽强的劳动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署名除外)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