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载再度回归,《悲惨世界》震撼登场上海大剧院
2025-11-05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文 受访者/图

11月4日,音乐剧《悲惨世界》40周年纪念版音乐会在上海大剧院正式亮相。暌违23年,世界音乐剧史上的不朽经典以音乐会形式重磅回归上海,作为中国大陆的唯一一站,首演即掀起了全国剧迷“赴沪观剧”的热潮。

开票秒罄燃爆剧迷热情

“大陆唯一一站”引领“赴沪”热潮

记者了解到,本次演出全部64场开票便迅速售罄,为满足观众需求加开的数百张加座也引发连夜现场排队抢购。数据显示,观演群体中外地观众占比高达50%,北京、杭州、广州、成都等城市的剧迷组团“赴沪”,更有海外观众专程打“飞的”前来。

首演现场,来自成都的剧迷李女士感慨道“为了这场演出特意提前两天来上海,真的等了太久太久!之前一直没敢想能在国内看到原版‘大悲’,所以特意抢了首演票,终于圆梦了。”

观众们的热情也给主创人员留下深刻的印象。11月5日在的媒体见面会上,饰演冉阿让的阿尔菲·博伊表示,五年后再度来到上海,观众们热烈的反响令他既惊讶又感激。“爱潘妮”的饰演者王蔼卿也表示,观众们的热情令她感到温暖,她甚至在台下认出不少在伦敦西区表演时见过的熟悉面孔。

自2002年作为首部登陆中国大陆的西方经典音乐剧登陆上海大剧院以来,《悲惨世界》恰是中国音乐剧市场发展的一个缩影。

2002年国内音乐剧市场尚处萌芽阶段,西方经典音乐剧对多数中国观众仍是新鲜事物,但《悲惨世界》的21场演出就已创下“票房神话”,多数观众首次踏入剧场,在动听唱段与精彩剧情中感受其艺术魅力。

而对行业而言,《悲惨世界》成熟的艺术架构、市场运作模式,不仅打破了当时演出市场的多项纪录,更让海内外戏剧从业者清晰看到了音乐剧在中国的巨大潜力,成为中国音乐剧市场名副其实的“破冰者”。

在此后的十年间,《悲惨世界》的破冰效应持续发酵,上海的音乐剧产业快速发展,上海大剧院相继引进原版音乐剧《猫》《音乐之声》《剧院魅影》《狮子王》《妈妈咪呀!》等经典作品;联合东方卫视推出的音乐剧文化推广节目《爱乐之都》让更多观众了解并爱上音乐剧,并在音乐剧原版引进、中文版制作和本土原创上持续发力,为中国音乐剧产业化探索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实操经验和比照样本,引领中国音乐剧不断进入“下一个时代”。

 也正是当今运营和制作技术的日益完善,让《悲惨世界》的再次回归提前落地。原定中国巡演要等到2026年后,因去年上半年某城市档期变动意外空出八周窗口,SMG LIVE迅速决策,才抢下这“大陆唯一一站”的宝贵机会。制作人麦金托什在给中国观众的问候视频中感慨:“不敢相信距离我第一次把完整版《悲惨世界》带到上海已过去了23年,我迫不及待想在中国听到《悲惨世界》的音乐再次响起。”

四十年传奇再起航

经典旋律跨越时空共鸣

当全国剧迷的期待聚焦,11月4日,这场音乐会版演出以独特魅力点燃全场。交响乐队率先奏响《悲惨世界》经典序曲,木质街垒造型的灯架从舞台上升起,如同雕塑般立体的舞台布景随之铺展,将观众瞬间拉回19世纪法国巴黎。街头的烟火气与时代沉重感徐徐浮现,一场史诗之旅就此拉开。

在随后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中,一曲曲承载角色命运与时代悲欢的旋律接连响起。“芳汀”以清亮声线唱响《我曾有梦》,隐忍的力量直抵人心,让台下观众难掩激动;从数百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的专属“上海站”珂赛特,更以纯净通透的童声演绎《云端城堡》,让雨果笔下苦难中守望希望的小孤女形象瞬间鲜活。当《带他回家》的旋律流淌,冉阿让沉稳亮相,醇厚嗓音裹挟着牵挂与期盼,将角色的挣扎与坚守诠释得淋漓尽致,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日复一日》的现场呈现更显张力,在冉阿让的领唱下,所有角色相继起立,多重声线交织共鸣,力量感穿透全场,成功将现场气氛推向顶峰。

除了旋律与演绎的震撼,此次音乐会版的舞美灯光设计同样为演出增色不少。战斗场景中,急促闪烁的冷色光影交织穿梭,精准模拟出枪林弹雨的紧张对峙,让观众仿佛置身巴黎街头的抗争现场;演员独唱时,暖黄光晕温柔包裹周身,光线随歌声起伏明暗,将角色深藏的悲喜、执念与期盼细腻渲染,让情感传递更具穿透力。尤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每当剧情触及心灵深处的温暖瞬间,一道象征救赎与希望的纯净白光便倾泻而下,穿透舞台的明暗交织,既呼应《悲惨世界》的核心主旨,更带来直击心灵的极致视觉体验,让舞美与剧情、音乐达成完美契合。

经典足迹

焕新文旅商展融合体验

这场跨越四十年的艺术盛宴早已跳出一方舞台,以更鲜活的姿态融入整座城市的生活场景与文旅生态。依托一系列联名产品,打破“票房天花板”,构建多元化收入模式——通过展览、展映等系列场景活动,将“单次观演”提升至“沉浸体验”,增加大众参与度;通过开拓线上渠道,塑造城市文化名片,吸引跨地域观众消费。一系列文旅商展融合拓展了音乐剧产业的边界与价值空间。构建了一个可持续的、良性循环的文化消费生态系统。实现从“文艺繁荣”到“经济繁荣”的传导,使音乐剧市场的发展与城市经济增长同频共振。

沉浸式的40周年主题展览亮相上海恒隆广场,将时光长廊、珍贵实物展示与视听专区相结合;特别出版的典藏版图书《悲惨世界:文学、舞台与银幕》中文版,用200页的丰富内容搭配珍贵物料,提供了深度解读作品的文本载体;联合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放映的1995年伦敦十周年纪念版音乐会影像,更是凭着超高人气跻身“最受用户欢迎影片TOP10”,开票即售罄,成了现象级的文化热点。从展览、书籍到影像,申城观众在演出正式开演前的一年内就得以全方位感受这一经典IP的独特魅力。

这场跨越四十年的艺术奔赴还在继续,未来两个月里,它将循着经典的足迹,让更多人在上海触摸世界文化的多元脉络,也让这座城市的文化活力与包容魅力,借着这一史诗级IP的影响力传递到更远的地方。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文 受访者/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