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上来了群“淘展人”,创新技术现场孵化转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
走进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创新孵化展区,一群身着正装、手持资料的身影格外醒目——他们是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组织的技术经理人团队,像嗅觉敏锐的“淘金者”一般,他们在琳琅满目的展位间穿梭,从全球前沿技术中“淘”出可落地、可转化的创新成果,推动技术供需双方实现即时对接。
现场“淘展”,技术经理人主动“挖矿”
高雷是元梦人科创、雷加上投资创始人兼CEO,也是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的长期合作伙伴,上海全国技术市场技术经理人“淘金”合伙人。今年不是他第一次来进博会,但和往年来观展不同,这次他带来了一支由年轻技术经理人组成的“淘展小队”。“我们不再是泛泛观展,而是带着‘任务’来的。”高雷说,目标很明确,找到那些能与国内市场匹配、具备转化潜力的技术。
在创新孵化专区,一家从杭州来上海参加进博会的企业“疼爱健康”展位前,团队停下脚步。这家初创企业代理一款来自以色列的非药物偏头痛治疗设备,正面临进入中国市场的挑战,“医疗器械注册难,医患认知差异大、市场教育成本高。”企业负责人坦言。高雷一边拿起设备细看,一边询问使用场景与临床数据。一旁的年轻技术经理人周怡追问:“适用哪些人群?与传统疗法相比优势在哪?”
高雷告诉记者,技术经理人的价值正在于“穿针引线”。“国际技术进入中国,常面临取证难、适应性差、渠道不畅等问题。我们既要懂技术,也要懂市场,更要能整合资源,帮他们跨越从‘展品’到‘商品’的最后一公里。”
现场,“淘展”并非走马观花。高雷带领团队与多家企业进行了“一对一”深度交流,从生物医药到人工智能,从绿色能源到智能装备,他们不断挖掘技术亮点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契合点。“就像淘金,得蹲下来细看、深挖,才能发现真金。”他笑说。
组团出击,七成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本届进博会上,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组织了40余名技术经理人组成“淘展团”,由3位资深导师带队,覆盖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重点产业领域。他们分成多个小组,深入创新孵化、汽车、技术装备等展区,走访企业超千家,与近100家高成长性企业开展深度对接,其中约70%的企业与技术经理人团队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这是我第一次来进博会,但绝不是最后一次。”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生物医药领域合伙人熊延青感慨道,“这里不仅是展销平台,更是技术经理人的‘实战课堂’和资源对接枢纽。”她告诉记者,与普通展会相比,进博会更具“生态价值”:“这里既有世界500强,也有小而美的科创企业,覆盖全产业链。我们能一次性地接触到全球最新技术、龙头企业的战略布局,甚至潜在合作伙伴,这对技术经理人的专业成长和业务拓展都极为重要。”
今年进博会期间,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组织的创新孵化专区,来自新加坡、奥地利、以色列、美国等近30家科技企业集中亮相,展示了一批“黑科技”产品:奥地利奥中音乐协会带来的单弦琴抑郁症治疗技术,通过声波调控神经,开辟非药物疗法新路径;新加坡Trisafe Biotech的聚离子烯抗菌技术,能在30秒内杀灭99.9%的多重耐药菌;中国香港GENEIII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实现“长寿营养素”麦角硫因的工程化量产……尽管展位面积不大,但这里却是整个进博会中“单位面积知识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在高雷看来,创新孵化专区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因为“许多伟大技术最初都源于一个小创意”。专区以最小成本实现了最大范围的技术展示与互动,既帮助初创企业对接资源,也向社会传递“科技驱动未来”的强烈信号。“十年后,也许今天某个不起眼的小展品,就会成长为千亿级产业。”高雷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