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的几箱古皂到今年国博文创首次亮相,叙利亚展商说中国市场给了他们信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图、视频
“从2018年首届进博会忐忑不安地带来几箱古皂,到能把首都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的文创带到你们面前,这八年,是中国市场给了我们底气,是中国消费者的称赞让叙利亚的手工艺人有了信心。”11月8日,在第八届进博会现场,叙利亚展商告诉青年报记者,今年他们带来了历届以来最丰富的展品。
忐忑起步
2018年,叙利亚首次受邀参加进博会,叙利亚国家馆负责人董晶岩带领7家企业参会。彼时,他们对中国市场尚存疑虑,“第一年叙利亚产品在中国没什么知名度,我们也不了解中国市场的情况,不知道中国消费者的喜好,我们自己觉得古皂好用,于是就只带了几箱古皂,就这样开启了进博之旅”。
首届进博会结束后,大部分叙利亚企业都直接回去了,没有选择继续跟进。但董晶岩选择留下来,因为进博会现场有不少消费者对叙利亚的产品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令她看到了前景,她认为或许在这里可以做出一点成绩。
随着进博会平台效应显现,叙利亚国家进口馆首家展馆在上海市诸光路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落户开放。截至2021年下半年,叙利亚进口馆已经在上海、天津、宁波、威海等多个城市开设了近20家展馆,他们还拥有了自己的线上店。
“起初,在中国很少有人知道,如今一提到叙利亚大家就会联想到古皂和玫瑰精油。”董晶岩感慨道。从单一产品古皂到涵盖大马士革玫瑰精油、手工地毯、文创等十几类商品,叙利亚国家馆的产品矩阵不断丰富,尤其今年新增的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文创系列,成功通过盲盒、钥匙扣等形式把叙利亚文化带来中国。

八年全勤
参加进博会之前,叙利亚很多手工艺人觉得有些产品是不被中国市场所需要的,董晶岩不仅把这些东西带到进博会,还告诉他们,经过市场验证,他们耗时一个月或者一年制作的手工艺品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这给了他们非常大的信心,他们的收入也增加了,家庭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得以把手艺传承下去。”
董晶岩说,进博会是叙利亚企业的中国窗口,既可以在这里推广产品,也能在这里让更多人了解叙利亚的文化。因此,叙利亚展商一直坚持参加进博会。八年来,不少叙利亚产品,如古皂和精油,通过进博会平台打开了销路,甚至成了爆款产品,进一步反哺了叙利亚国内的手工艺人群体,给了他们坚持做下去的信心。
但对于叙利亚展商来说,能做到八年全勤实际上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叙利亚政府授权的叙利亚国家馆位于上海虹桥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和浦东自贸区全球汇,不少叙利亚企业把这里当做是他们在中国的办事处或者代理商。
董晶岩作为负责人,每年都会帮叙利亚展商报名参展,其间遇到了不少难题,比如有的人无法办理签证,报名了但是没办法过来,或者有的企业只有一两个人能来现场,她只能帮他们想办法,请在中国的员工为他们完成进博会的产品推广和宣传工作。
叙利亚今年参展的产品是八年来最多的一次,除了往年的爆款产品阿勒颇古皂、大马士革玫瑰精油,还有布艺制品,大马士革锦缎、Mosaic贝壳镶嵌制品、石画手工艺品、吹制玻璃制品、大马士革彩绘制品、手工地毯、手工饰品以及首次参展的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所有参展产品将在进博会结束后继续在叙利亚国家进口馆里展出及销售。

深耕中国市场
董晶岩和同伴希望通过进博会让更多人了解叙利亚的产品及文化。“我们不想让大家提起叙利亚就是在讲战争,叙利亚也有非常不错的产品。”与此同时,他们深知,无论平台如何优秀,打铁必须自身硬,进博会为展商搭建好了舞台,但如果产品不好,依旧无法在中国市场上生存下去,赢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她还提到,现在的中国市场并非单纯追求低廉的价格,消费者更看重高品质和性价比,所以董晶岩要求叙利亚工厂严格把控产品质量,不断督促他们,让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能更好地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
“虽然叙利亚产品有其独特性,这是我们的竞争力之一,但最终还是要靠产品本身的质量说话。”她相信,随着中国消费者对纯天然、高性价比产品的关注度提升,叙利亚商品未来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也会有更多的爆款产品陆续出现。
“只要进博会召开,我们肯定每年都会来,因为这里是叙利亚产品最好的宣传、推广和展示平台。”董晶岩表示,他们不会错失进博会如此高质量、高关注度的平台,未来他们也会持续深耕中国市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