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于幕后,从未穿上红色志愿者服装的“小叶子”依然闪耀
2025-11-0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吴恺/图

第八届进博会进入到最后两天,明明是3865名“小叶子”之一的曾悦和却至今还没正式穿过那身在“四叶草”里耀眼的红色西装。按照流行的话来说,他的工作“不出圈也不出片”,他是以“准工作人员”的身份进驻市政府外办服务进博的“小叶子”,临到快要闭幕,也从没去过“小叶子”之家参与志愿者的集体活动。

从10月20日就上岗的特殊“小叶子”一直隐于幕后,看似错过了一些共鸣共情的青春记忆,但他却是带教老师眼中的“最强大脑”。从一开始不可避免有些失落,到如今觉得无憾和自豪,这一路走来,曾悦和觉得正在快速成长,而他和进博会也有了更深度的链接。

  //  初入幕后,挑战重重  //  

10月20日,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精算学大四学生曾悦和作为一年级“小叶子”的正式上岗,开始了他在第八届进博会的志愿服务之旅。

曾悦和被派驻到市政府外办,协助带教老师负责进博会期间的巡馆以及主题活动的组织、联络和协调工作。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和零散性,他并不乘坐学校的班车往返国家会展中心,而是住宿在定点酒店以便随时开展工作,以“准工作人员”身份服务进博会。

“这份工作听起来简单,实则充满了挑战。”曾悦和说。进博会的展馆布局复杂,宛如一个巨大的迷宫。作为重要外事接待的一个对接窗口,他需要在老师的主导下,提前设计对接团队的参访线路、联络统筹等。

“我们场馆是‘四叶草’,每片叶子会有两个场馆,经过测算,一片叶子之间的两馆,走路是最快的方式。如果需要换叶,意味着我们需要乘车。如果是上下楼关系,一片叶子内的场馆,肯定是扶梯最快,乘车最慢;同楼乘车要10分钟,同叶子步行约5分钟,换楼乘车要15分钟……”任意说出馆到馆的路线,曾悦和就能快速反应出行规划方案,每一个细节都在脑海中反复推演。

这背后考验的是在短时间内对每一个展馆的位置、结构以及交通路线的熟悉程度,要考虑到同楼乘车、同叶子步行、换叶子乘车等不同情况下的时间成本,精确计算出最合理的巡馆路线。也因此,这不仅需要对展馆有深入的了解,还要“小叶子”具备出色的统筹规划能力。

然而,困难远不止这些。进博会期间,人员流动复杂,外宾、志愿者、记者、翻译等各方人员的需求和行程安排各不相同,曾悦和需要在短时间内协调好各方,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衔接。他常常需要同时联系主办方、外宾和志愿者,还要统筹车辆、路线、翻译等多方信息。每一次方案的调整,都是一次对大脑的极限挑战。“进博会期间,每天的工作电话都有三四十通。”他翻了翻通信记录。

  //  深度参与,成长蜕变  //  

在进博会的志愿服务中,曾悦和越来越觉得,自己不仅是一个协调者,更是一个深度的参与者。虽然没有像其他“小叶子”那样在前台与外宾互动交流,穿着红色西装展现被问询时的“专业范儿”,但隐身于幕后,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更是让自己有着多方面的成长。

在进博会开幕后的一天,由于活动时间临时调整,曾悦和配合老师在十几分钟内重新规划动线,并迅速联系志愿者、司机、摄影师、翻译老师以及记者,确保每个人都能在新的时间安排下准时到位。那一刻,他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争分夺秒,什么是团队协作的力量。最终,活动顺利进行,一切显得严丝合缝,紧绷的神经才稍稍放下。

在这样的全程陪同中,曾悦和也有幸亲历美国食品农业馆的开馆、中美农业贸易论坛等活动,置身其中,更深切感受到进博会的包容与开放,更能理解中美两国民间往来的纽带是密不可分的,也为能参与其中而倍感自豪。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参与到这样的大型外事活动中,能亲眼看到一个世界级的展会是怎样运转的,活动背后有多少细微的环节要被衔接起来。虽然疲惫,但我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长经历。它让我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也看到了自己的成长。”曾悦和感慨地说。

这种成长,不仅体现在工作能力上,更体现在心态的成熟。其间,曾悦和还学会了在高压下保持冷静,在混乱中理清头绪,在琐碎中看见意义。他还提及了另一位来自上外的“小叶子”,同样隐于幕后,至今没有穿过红西装。

她叫张微嘉,在“鹮美天下—朱鹮系列文创产品展示会”活动中,主要负责协助活动筹备,承担展品梳理对接与现场流程保障等任务,并积极协调展品单位、上台嘉宾点位安排及现场摄影等环节,认真落实场务与展台布置工作,有力保障活动的有序开展。

  //  没有勋章,但有成长  //  

即使在进博会开幕后,有陪同参访团巡馆的任务,但为了避免其他观众的混淆,曾悦和会期里到国家会展中心时依然不穿“小叶子”的红西装,工作没有“出片”的机会,也没有“出圈”的步数,但成长足迹和服务水平却在进博会的舞台上闪耀着光芒。他的“最强大脑”不仅体现在对复杂路线的精准规划上,更体现在对突发情况的冷静处理和对细节的严谨把控上,这也让他的带教老师王婷给予高度评价。

“我们就像裁缝,把琐碎的环节一针一线地缝合成一条流畅的线。”曾悦和说,团队共同群策群力,希望让各位嘉宾来到进博会收获更大、更有价值。

工作没有那么引人注目,但当曾悦和看到活动顺利进行,外宾们满意地离开时,成就感就涌上心头。“我用自己的方式参与了进博会,为这场盛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而且似乎是更深度地融入哦!”曾悦和自豪地说。

进博会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每一位志愿者的辛勤付出。无论是前台的“小叶子”,还是幕后的“最强大脑”,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志愿精神。曾悦和坦言,一开始还是觉得工作有点琐碎繁杂,但正是每一个小环节需要反复确认、做方案、留预案,才能让进博会的顺利举办变得那么顺理成章。他们也在用智慧和耐心,编织进博会顺畅运转的隐形脉络。“我们虽然不在‘四叶草’闪耀,也不在媒体的聚光灯前,但我们让镜头前的每一刻成功成为可能。”

“志愿服务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荣誉和光环,而在于内心的满足和成长。即使没有红色制服和年轻人交换各种徽章的仪式感和纪念感,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用爱去奉献,我们的每一分努力就都会在某个角落闪闪发光。”曾悦和说。

进博会临近闭幕,这个没有穿过红色西装的22岁年轻人,在前两天因为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还仅有一枚友协送给他的徽章,这与换章达人“小叶子”的闪耀徽章成就相比,是那么的孤零零,但如今想来,可以纪念的事情也不应止于徽章。

每一个在幕后默默付出的人,都是这场盛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耀眼的光环,但却真实而动人。为盛会绽放风采的青年志愿者,不一定要站在台前,不一定要被看见。真正的志愿服务,那是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尽己所能、默默奉献。

就在11月9日工作结束,带教老师特别送上了happy endding,让曾悦和以及张微嘉这两名特殊“小叶子”实现了一个特别的心愿——他们第一次打卡了“小叶子”之家,当看到满眼的红色“小叶子”,“回家”了的温馨顿时涌上心头,一身的疲惫也在这一刻抖落了,心里满满都是圆梦的快乐。

这一趟特殊的持续了20多天的“小叶子”之旅,太值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吴恺/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