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子”的进博印记|一枚老款的“二年级生”徽章,见证奉献友爱的接力传承
2025-11-0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剑平/图、视频

一枚进博会“小叶子”专属的老款“二年级生”徽章,对于上海师范大学“小叶子”汪倪诺来说,是一个十分特别的进博印记,这相比一些造型更精美更闪耀的徽章来说,这枚徽章看上去如此质朴,但如今别在志愿者证件的缎带上,有着别样的意义,这是接力、是传承,也是见证汪倪诺二次的身份转变。

  ◆  学姐赠予心爱徽章充满祝福  ◆  

汪倪诺早在第五届进博会时就曾当过“小叶子”,她还清晰地记得,当时就被青年报·青春上海采访过。当时,作为两名同年同月同日生、又同时被分在内外宾接待岗工作的“小叶子”大方介绍志愿情缘。

那时,汪倪诺不仅是一名中共党员,还是上师大即将去往西部支教的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那次的进博会中,她同时担任了内外宾接待岗位的负责人、培训负责人,在大学毕业前完成自己一直心心念念的进博志愿。

在当时温暖的志愿者大家庭中,一名学姐赠送了汪倪诺这枚十分珍贵的“二年级生”徽章。“这枚徽章最初属于这位经验丰富的学姐,她是学校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之一,也是进博会志愿者大家庭中的一员。她将徽章传承给了当时的还是一年级‘新叶’的我”,在汪倪诺看来,它看似普通,却承载着温暖与力量,见证着奉献与友爱的接力传承。

当时,汪倪诺刚刚入选研究生支教团,对未来的支教生活充满期待与忐忑。学姐赠予她这枚徽章,意味着一种信任与激励,既是鼓励珍惜在进博会的志愿服务经历,积极锻炼自己,更是为未来在支教一线奉献积累经验而打气,并在未来的一天,还能重返进博。待到那时,这枚徽章就能自豪地别在缎带上了。

于是,第五届进博会上,汪倪诺怀揣着这份希冀投入志愿服务工作。这枚徽章默默陪伴着我成长,也更加珍视徽章所蕴含的传承价值。

  ◆  接力志愿担更重的责  ◆  

如今,汪倪诺支教归来,有幸重返进博场馆,成为第八届进博会真正的二年级“小叶子”。从第五届到第八届,她对进博会的服务热情不减,而肩上的责任已悄然加重。

再次成为“小叶子”,十分巧合的是,她再次投身内宾接待岗位。但与三年前刚入选研究生支教团时相比,如今从支教地归来的她,更加深刻体会到这份工作的分量。最大的变化是接待的团级别更高、工作要求更加严谨细致。

今年,汪倪诺的工作从简单的路线引导升级为全流程接待协调。她需要提前一周熟悉接待团成员的背景信息、参观诉求乃至个性化需求。在制定接待方案时,不仅要考虑时间节点的精准把控,还要预判各展区的人流情况,设计出最优路线。

就在进博会开幕式当日接待前一小时,她紧急接到通知,因代表团行程调整,参观时间压缩至原计划的一半,且必须包含一个原计划中没有的技术装备展区。这意味着她精心设计的路线和时间表需彻底调整。基于这些信息,她必须快速重新规划最优路线。

为解决时间紧张问题,汪倪诺提前与各展台负责人沟通,请他们准备精简版讲解。同时,快速画出新路线并打印出来,为代表团成员提供清晰的路线指引。顺利完成参观后,代表团团长特别赞扬了这群“小叶子”的灵活应变,称这次“紧凑而高效”的参观让他们在有限时间内获得了最大收获。

作为二年级“小叶子”,汪倪诺还承担起带领“新叶”的责任。她时不时就会与小伙伴分享如何快速熟悉场馆布局、如何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当遇到有志愿者因工作压力感到焦虑时,她又会用支教时学到的耐心沟通方法,春风化雨般地帮助他们调整状态。

三年的成长,让汪倪诺更加自信从容。从第五届到第八届,变的是肩上的责任,不变的是那颗志愿服务的热忱之心。

这枚老款“二年级生”徽章,见证了她从青涩懵懂到自信从容的蜕变,也见证“小叶子”群体一届又一届的接力传承,指引着大家在奉献中收获成长。这枚徽章的故事还将续写下去,而奉献友爱的精神,也正在每一届进博会志愿者中生生不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剑平/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