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橘为媒,言志传道,华东师大“橘言”文化节培育传播使者

华东师范大学永宁橘园。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冯烨 曹安琦
一缕橘香,沁润心田;多元文化,交融互鉴。金秋时节里,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迎来第一届“橘言”文化节。伴随着清雅橘香,师生校友一同在橘园里采秋实、赏秋色,话育人、谋未来,以文陶铸人心,坚定育人使命。
橘,自古便是嘉木与品格的象征。早在两年前的春天,华东师范大学永宁橘园捐建仪式暨植树文化节便在外语楼樱桃河畔举行,一片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文化橘园,成为华东师大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地标。承载传统文化,又能闻见橘香四溢的场景,如今已经实现。
首届“橘言”文化节以典雅国风暖场启幕,筝音悠扬,文化交融之美随音韵流淌。外语学院学生多语种朗诵《橘颂》,诵读琅琅,用语言诠释橘的高洁品格。一曲清新和谐的阿卡贝拉《稻香》,唱出丰收的欢欣和青春的律动……
“外语+文化传承”迷你市集人气火爆。外语学院学生实践创新团队用创意让非遗焕发新生,让语言与秋风、文化与橘香一同发酵成温暖的记忆。从古蜀文明到江南遗址,从古礼“投壶”的一掷风雅,到“非遗知识问答”的趣学互动,精巧的原创文创巧思独具,让文化可观、可感、可携。师生纷纷漫步橘园,精心挑选,细心采撷秋实,体验劳动与丰收的乐趣。现场洋溢的满足笑脸,让“橘园”不仅仅是一个文化符号,更成为一个承载着秋日记忆的特色地标。
黄岩旧称“永宁”,樱桃河畔“永宁橘园”的定名延续黄岩千年宋韵,承载着黄岩对学校、对学院美好的祝愿。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曹友谊说,“橘言”文化节,是将专业特色、校地合作与文化育人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永宁橘园不仅是校园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更是承载文脉与使命的精神地标。以“橘”言志,希望外语学院能够以使命感为牵引,传承翻译家精神,紧抓时代变革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为目标不断培养更多卓越外语人才,切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同时,希望全体外院师生能够扎实学习专业本领,讲好中国故事,做中华文化的守护者,更要胸怀天下,用好语言桥梁,成为中国故事的精彩讲述者、传播者。
橘园发起人、外语学院法语系退休教授何敬业动情讲述了橘园背后的故事与文化内涵。作为土生土长的黄岩人,他回顾了永宁橘园的落成经过,提到了“永宁橘园”名字的深远含义和寄托着的美好夙愿。
今年,在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的指导下,学院新设了“橘言”育人基金,诚邀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为卓越外语人才培养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当日,“橘言”育人论坛还特邀纽约大学兼职教授、联合国语言部中文组前组长何勇教授开讲“联合国职业之路”。何勇建议同学们提早进行职业规划,做好国际组织职员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同时要增加知识储备,提升专业能力,坚定中国立场,为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不断努力。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冯烨 曹安琦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