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文学童书回归视野,第十二届上海国际童书展落幕
2025-11-16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

童话作品强势回归,传统文化童书渐成主流。2025第十二届上海国际童书展11月16日闭幕。今年童书展的一些新变化新趋势,可能会深刻影响未来童书市场的走向。

 〢 童话作品强势回归 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童话就是儿童文学,是人们印象中“字多图少”的那些作品。在过去漫长的读图时代,其实真正的儿童文学是比较艰难的,因为孩子一看到那么多字,就头皮发麻,他们阅读厚重作品的能力在下降。

不过,这种情况在今年上海国际童书展上有明显的改变。当然绘本还是很多,但纯文学童书重新回归视野。过去被泛化的阅读的概念似乎正在得到纠正——阅读最核心的能力就是能够啃下那些厚重之作。

这也就是这次来到上海的俄罗斯儿童文学作家阿纳斯塔西娅·斯特罗金娜的童话作品“极地三部曲”能够在童书展上获得广泛关注的原因。这“三部曲”包括《骑着鲸鱼向北游》《像猫头鹰一样的狼》和《口袋小矮人的黑色珍珠》,虽然谈不上“厚重”,插画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算得上“图文并茂”,但这确实是今年中国引入的很难得的儿童文学佳作。

之所以称之为“难得”,是因为“极地三部曲”再一次彰显了童话作品的目的和意义。在童书展现场,阅读推广人松妈问斯特罗金娜“童话应该如何设计结局”,作家的回答非常干脆,“童话应该走向圆满的结局。生活已经有太多沉重的事物,文学作品应给予读者希望。尤其对孩子更应该如此。”

斯特罗金娜认为,童话或者儿童文学作品应该肩负起引导孩子阅读和写作的重任,教会他们观察生活的本领。“我很喜欢鲸鱼,于是,我就想过:鲸鱼会游到哪里?围绕这个简单的问题,我写成了《骑着鲸鱼向北游》这本书”。斯特罗金娜鼓励小读者时刻保持开朗心态,以艺术家的眼光观察周遭世界,热爱语言本身,广泛阅读,始终保持探索语言的热情。

 〢 传统文化图书渐成主流 〢 

过去一说到童书,家长言必称“西方经典”,不是安徒生奖获得者,就是凯迪克奖获奖作品,好像其他的童书都不够权威。这样的想法在今年上海国际童书展上已经完全没有了市场。事实上,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童书渐成主流。

儿童文学作家周锐这次带来了图画书《从小男孩到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事》就很受到孩子和家长的追捧。周锐告诉记者,他本身就是资深京剧票友,深知国粹艺术的博大精深,也很想通过自己的笔触来和小读者们分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妙。此次作品中,他聚焦梅兰芳的童年兴趣与学戏的坚守,用孩子易懂的视角讲述大师的成长。

而为了画好这部作品,图画书画家田宇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他告诉记者,画面中的服饰纹样、京剧舞台设计、场景布局等传统戏曲元素,均基于大量史料考证,力求精准还原。同时,他通过捕捉人物细微的表情变化,巧妙传递其情绪起伏与成长轨迹,让每一幅画面都成为故事的鲜活注脚。

《从小男孩到京剧大师》是接力出版社此次在上海国际童书展上推出的4本“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图画书系列”作品中的一本,其他三本是《影响世界的小草——屠呦呦的故事》《草原上的额吉——都贵玛的故事》和《少年与大海——黄旭华的故事》。所有的传主都是现当代中国的代表人物,他们身上都闪现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

“传记类图画书本就面临‘还原真实与讲好故事’的双重挑战,系列化创作更是难上加难。”接力出版社总编辑唐玲表示,“‘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图画书系列’的创作并非简单地把故事进行图像化转化,而是严格遵循图画书的文学特质与艺术特征,坚守和强调作品的儿童性、艺术性、思想性。”

 〢 “票根经济”给了举办书展更多理由 〢 

在文旅商体展大融合的背景下,今年上海国际童书展也成为外延最为广阔的一届展会。“票根经济”在这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在童书展举办期间,距离童书展举办地上海世博展览馆3公里之内的世博天地、前滩公园巷、世博文化公园等地也是人头攒动,因为读者在此可以享受“童书展专属消费权益”,观众凭门票票根即可在餐饮、零售和亲子体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在前滩公园巷一家饭店门口遇到了正在排队的市民朱先生一家,他们显然刚从童书展出来,大包小包地拎了很多童书。朱先生告诉记者,他也在童书展现场咨询点位上了解到凭书展票根来这里吃饭有的热门菜可以打8折,“虽然一张门票要68元,但是如果多点几个菜,就完全可以赚回来,还有的多。”朱先生说。据主办方预计,书展期间带动周边商圈客流增长30%以上。

当然,文旅商体展的融合也反过来给童书展带来众多客流。这种相互引流的热闹态势也让展商看到了希望。博罗那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承接了迄今全部上海国际童书展,逐年提升的书展人气,也让他们看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活力。今年是博洛尼亚展览集团进入中国20年,博罗那展览(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伟业告诉青年报记者,在网络时代,这几年都有一种观点认为,线下展会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的,甚至有一点落伍的形式。但是上海国际童书展的经历让他们感受到线下展会非但没有落伍,而且具有广阔的前景。

“网上或许可以购买小物件,但对于要引进一本书这样的大项目,当然还是需要线下面对面互动。”陈伟业说,在文旅商体展融合之下,展会开始变得有更多的可能性,这也使得展会更有生命力。据透露,目前博洛尼亚展览集团正在策划创办全新的上海国际插画潮流博览会(SIPS),并计划于2026年5月29日至31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该项目以插画艺术为核心,融合潮流文化、原创设计与IP授权,进一步延伸集团在中国的文化创新布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