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创·在上海”50强展开巅峰对决
2025-11-1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受访者/图 

50个优质创业项目,从7380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展开了一场终极对决。在由“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指导,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主办的2025“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一批“早、小、硬”的科技初创项目同台比拼,展现出上海打造全球科技型初创企业首选地的决心。

  ◆  上海成为创业企业研发“首选地”  ◆  

自今年5月启动全球招募以来,7380个参赛项目历经层层遴选,50个优质项目脱颖而出,晋级总决赛展开巅峰对决,最终评选出本届大赛一二三等奖,参赛项目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前沿赛道。

比赛现场,机器人、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的创新技术集中亮相,备受关注。一家来自荷兰的创新企业研发的基于智能聚合物材料制成的机器人类人皮肤,能够为用户带来逼真触觉体验,实现机器人与人类交互的真实感。另一个2017年创立于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的项目,凭借独特技术路径,已经在考试教育、电力能源、交通等多个领域得到行业龙头认可,实现产品化落地。

上海已成为不少创业企业做研发的“首选之地”,其中浦东、徐汇都是热门“落户地”。记者发现,20家参赛的初创组企业中有7家落户浦东,10家成长组企业中也有一半来自浦东。

“目前的智能汽车上安装的激光雷达基本上都是前视,我们的技术能够让激光雷达做到360度环视,让完全自主的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场景成为可能。”识光芯科(上海)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赵彦介绍说。公司刚刚接到了千万元级别的订单:“我们希望后续可以服务更多的车型和客户。”识光芯科的芯片研发团队落地在浦东张江。赵彦表示,张江集聚了大量芯片产业链配套服务商,针对芯片及相关产品的分析、测试、验证等研发环节,企业间的沟通与协作时间成本显著降低,“开车10分钟之内就能触达合作伙伴。”

  ◆  年轻科创力量持续崛起  ◆  

记者了解到,作为上海连续成功举办十三届的科创赛事,“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已成为发掘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融通创新生态的重要平台,如今更成长为全市覆盖范围最广、行业影响力最大的“科创服务”品牌。

2025年大赛全面升级焕新,首次开放上海域外企业参赛、持续深化国际化程度、加大对创业团队及初创企业的扶持力度,并联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高质量孵化器与领军企业,布局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专题赛,创新打造“全年办赛、全域覆盖”的赛事新模式。

据介绍,本届大赛共吸引境内外7380家企业及团队报名参赛,其中非上海辖内项目占比首次突破60%,充分凸显赛事对长三角、全国乃至海外创业先锋力量的强大磁吸能力,为上海打造“全球科技型初创企业最佳首选地”注入强劲动力。

本届大赛参赛项目的初创属性更为鲜明,“早、小、硬”特色愈发凸显。参赛企业平均成立年限较往年下降近4年,企业高管、高学历创业人群占比达40%,年轻化趋势显著。赛事政策与奖项设计更向早期初创科技项目引导,总决赛中初创团队、初创企业与成长企业的比例为2:2:1,让更多“小而美”的硬科技项目站上顶级展示舞台。

总决赛期间,组委会专门邀请海外晋级项目代表,与投资机构、律所、产业对接方围绕“国际合作创新机制”“海外项目落地服务”两大主题,举办国际项目交流沙龙,开展“一对一”精准对接。针对项目落地筹备、融资规划、法务合规、产业协同等全生命周期需求,现场提供专业指导与解决方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受访者/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