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传统文化,做戏曲达人!2025年“雏鹰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能手交流展演活动举行
2025-11-23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第九次全国少代会重要贺信精神,认真落实第九次全国少代会部署要求,推进中华传统文化在本市少年儿童群体普及,11月23日下午,由团市委、市教委、市少工委主办,上海教育电视台、上海戏剧学院团委承办的2025年“雏鹰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能手交流展演活动在上海教育电视台举行。团市委一级巡视员、市少工委主任、市少先队总辅导员赵国强,团市委少先队工作部部长李卓,团市委少先队工作部副部长钱悦扬出席活动。

唱念做打演绎传统戏剧选段

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如今,戏曲正在以一种鲜活的方式走近青少年,也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了大众生活。

本届“雏鹰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能手交流展演活动以“红领巾爱艺术”为主题,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维度,突破单一艺术形式,旨在引导全市中小学少先队员从多视角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活动于今年4月正式启动,面向全市中小学展开遴选,内容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领域,既包括京剧、越剧、沪剧、昆剧、锡剧、黄梅戏、评弹以及上海说唱等多个戏曲种类的基础常识,也包含经典剧目的深度赏析,同时还延伸至文化传承及对传统艺术的新体悟、新思考等多元内容,实现“知、学、演、创”的全方位融合。不仅契合了不同学段青少年的认知特点与接受意趣,更加充分展现了少先队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之心和积极探索、勤学善思的向上风貌。经过组委会的层层选拔,10组队伍脱颖而出进入最终的展演。

现场,宜川中学附属学校的同学们首先登场亮相,他们表演的京剧《卖水》选段动作行云流水,唱腔字正腔圆,让人一下子就进入到了传统文化的意境中。六年级的陈思依从二年级加入京剧社团,已经坚持学习了5年。在她看来,学习京剧最有挑战的就是对人物眼神和心理活动的演绎,“要想把人物演活,就要不断练习,从眼神、手势再到台步,都需要经过反复揣摩”。

上海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带来的京剧《扈家庄》,凭借武旦的精彩表演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阵阵掌声。民办尚外外国语小学三位年仅6岁的同学表演了京剧、沪剧联唱《三朵戏曲之花》,虽然他们的表演还略显稚嫩,但一招一式已经很有专业范儿。“做打需要掰腿,很疼,但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会帮助我。”其中一位同学表示,京剧能扮演不同角色,真的很好玩,“我特别喜欢”。

市北初级中学带来的是京剧、越剧联唱《梨园荟萃》,松江区新闵学校表演了黄梅戏《女驸马》,澧溪中学演绎了昆剧《长生殿-密誓》,嘉定区望新小学和南翔小学则分别带来了评弹《少年中国梦》和上海说唱《花》,闵行区华漕学校则表演了沪剧《战歌》。值得一提的是,金山区亭林小学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原汁原味的锡剧表演《宁死不当亡国奴》。过去,锡剧曾被视为相对小众的地方戏曲,但近年来通过创新与推广,它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其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也被更多人认识和欣赏。

传承经典厚植文化基因

本次展演活动,从戏剧小达人们表演的节目来看,既有《扈家庄》《女驸马》《长生殿-密誓》等传统经典选段,也有《少年中国梦》《战歌》《宁死不当亡国奴》等红色故事。亭林小学的锡剧表演《宁死不当亡国奴》受到了评委的好评,尤其是刘博文同学的手眼身法步被评委陈靓点评为“样样到位”。“小朋友们虽然年纪小,但都有一种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这都是从他们的表演里能感受到的。”陈靓对刘博文同学的眼神印象深刻,“表演结束了,他的眼神还在戏里”。

评弹不仅要会唱,还要会弹奏,望新小学的评弹《少年中国梦》也在娓娓道来的江南韵味中展现了少先队员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我希望我们的表演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学习并传承这项传统文化,让它发扬光大。”一位同学说。

经过评委综合打分,最终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和嘉定区望新小学的队伍获得了一等奖,来自澧溪中学、松江区新闵学校、金山区亭林小学的队伍获得二等奖,来自宜川中学附属学校、民办尚外外国语小学、闵行区华漕学校、市北初级中学、嘉定区南翔小学的队伍获得三等奖。

担任此次展演活动评委的有上海评弹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高博文,上海沪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洪立勇,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郭睿玥,上海越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齐春雷,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国家一级演员陈靓等。每个剧目展演结束后,评委专家们都给出了细致的点评。从对专业技巧和表演效果的评析与指导,到对剧目深层内核的解析,每一位老师都结合自己的艺术经验和专业知识,从戏曲专业、乐器配乐、视觉效果、画面编排等多个角度给出切实可操的发展建议。

本次活动不仅夯实了少先队员们的文化认知基础,更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推动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从传统戏曲的唯美演绎到红色故事的深情诠释,不仅是一次文化技艺的展示,更是一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精神在少年一代中“活”起来、“传”下去的生动实践,从而进一步助力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培养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蓄青春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