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佳杰 摄影/徐易飞 制图/李肇】 春日上春山,去感受生命的蓬勃与自然的魅力。尽管,上海的山常被调侃为“小土包”,但它们却饱含着大自然的韵味,同时也寄托了都市人对自然的深深渴望。就拿佘山来说,这座上海境内第二高峰海拔才百米左右,放在上海中心边上就是个“弟弟”,但是这并不妨碍它和黄浦江、苏州河一样成为上海的地标。还有,你听说过铁臂山吗? 它是上海目前最大的人工山,高度不超过30米,好像真的只能算是个大点儿的土包。如今的Z世代或许已经对这名字很陌生了,但是在网络世界和线下游乐项目远未如此发达的时候,铁臂山可谓市区每届小朋友春、秋游时必然要去征服的“高峰”。当然,这个“上海最大人工山”的名号,也将于不久后让位于坐落在黄浦江畔的双子山。 站在这些山顶上,俯瞰不了上海,因为它们都太矮了。上海之宏伟无法被一眼望尽,上海之柔情倒是能在山顶的徐徐春风中寻得蛛丝马迹:佘山早已成了驰名的都市绿肺,而铁臂山对面的苏州河也由人人避之不及的黑臭河体变成了一张鲜活的城市名片。城市更新的脚步不断加快,这不仅仅是建筑的更迭和道路的拓宽,更是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思想观念的更新。这些小小的“土包”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也承载着人们对自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们静静地伫立在那里,深情凝视,无声诉说,岁月的沧桑、自然的神奇、劳动者的伟力就这样被镌刻在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间。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0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