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焦点

端午节期间上海全市线上线下消费310.7亿元

记者 郭颖

本文字数:1419

    市民乐享夜生活。青年报记者 郭颖 摄

    来自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监测数据显示,6月7日~9日,全市线上线下共计消费310.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3%。其中,线下消费170亿元,同期增长19.1%。线上消费140.7亿元,同期增长15.1%。监测的35个重点商圈,进店客流总量达到1403万人次,同期增长2.5%。

    青年报记者 郭颖

    外来消费达81.2亿元

    江苏第一

    端午佳节前夕,上海夜生活节启幕,拉开夏日夜生活消费帷幕,也为“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预热造势。节日期间,上海商旅文体展持续融合,各大商场以传统佳节为契机,因地制宜推出丰富多彩的活动,民俗活动、特色美食、体育消费等消费场景不断上新,进一步释放消费活力。

    据银联商务大数据监测数据,外来消费81.2亿元,同期增长2%;消费人次706.8万人次,同期增长11.8%。江苏游客消费人次占比最高,达到20.2%,与浙江、北京、山东和安徽排名外来消费占比的前5位。

    年轻人拉动

    夜间经济活力焕发

    来自商务部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城市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95后已成为夜间经济的主力人群,以酒吧为代表的消费空间,展现了城市夜间消费活力,也承载了年轻人独特的生活方式。

    夜幕降临,年轻人的“City Drink”火热开场。据美团发布的2024年酒吧指南显示,全国40城共630家特色酒吧入选,上海、北京、成都上榜酒吧数最多。“晚9点”和“晚11点”分别是酒吧消费的两个小高峰。

    国潮、非遗释放

    消费新活力

    今年端午恰逢第八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充满传统特色的沉浸式体验、国潮文创、非遗展示等活动纷纷入驻商圈、商场、商街,为传统节日赋予新的过节方式。

    前滩商圈举办“端午赶集去”非遗文化主题市集,透过传统非遗与现代商业的碰撞,让非遗文化一一具象化。“老字号宝山行”将老大同、蔡同德堂、真老大房、稻香村、三阳南货店、邵万生、豫园制造等一批老字号品牌复刻到宝山。金桥国际商业广场举办古风游园市集,吸引十余个国家近三十个国际家庭体验穿汉服、包粽子、捶丸、投壶、做面塑、拍古风照等中国文化。上海环球港“乐游上海·端午”活动,邀请消费者、社区居民、民族同胞和国外友人一起包粽子、煮咸蛋、做香囊、喝黄酒,共同感受端午韵味。

    此外,“龙腾仓城 粽情飞扬”2024松江区传统文化主题活动举办了舞狮、汉服表演、旱地龙舟、船拳表演、民乐演奏等民俗表演活动。美兰湖畔迎来第十七届罗店龙船文化节,为市民和游客带来四百年历史的非遗项目。金山花开海上生态园“FUN粽一夏”——端午游园会,营造仲夏游园的清凉体验。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焦点 A02端午节期间上海全市线上线下消费310.7亿元 记者 郭颖2024-06-11 2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