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创意作品落地,进而走向市场?近日,第四届上海红色文化创意大赛2023长三角青年文创设计大赛暨上外贤达“青年匠心”文创设计项目市集活动在上海世贸商城举行。学校师生、文创创业者携带各类落地产品亮相“创客世集”,他们积极布置摊位、介绍产品设计理念并进行现场销售,为期三天的市集让大家收获满满,意犹未尽。
青年报记者 明玉君
“学生作品主要围绕日常生活场景中礼品、文具产品进行设计和制作,其中不仅涵盖了传统的杯垫、布袋和手机壳,还融入了绘本、流沙杯垫、香薰牌等关联品类。”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许晓老师是本次市集活动的负责人,谈及准备过程,她坦言师生们精心筹备,反复讨论现场布置与装饰,力求为消费者呈现既美观又实用的展示空间。在作品落地过程中,尤其注重其功能性和材料的选择,为文创产品的实体呈现注入了更多创新元素。“我们举办过多场展览,但参加市集尚属首次,这无疑是一次极为宝贵且独特的实践体验。”许晓深有感触地说。
学生王子菁、徐琳萱、符传沁既是本届文创大赛的参与者,也带着作品来到了市集现场。“这是崇明风景的明信片,主要是春夏秋冬四季的呈现。”王子菁向驻足的行人介绍着创作理念和作品材质;“我平时喜欢做手工,这些手工串珠都是我做的。”正在分享创作经历的徐琳萱,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我的作品主题叫《搭子》,是插画形式,色彩明亮又带有传统文化的元素,希望看到的人都能够放松心情、愉悦身心。”符传沁的作品得到了市集消费者的青睐,面对大家的询问,她一一回答,解读了作品的创意点。
看到学生们的表现和来自市场的反馈,带队老师栗美玉脸上露出了笑容。在她看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将作品落地,是非常有意义的实践形式,“师生们更加清晰为什么、为谁而设计,从材料选择及从用户出发的角度来说,受益匪浅,也期待从大赛出发,探索更多校企合作的模式,让设计更‘有用’。”
正值梅雨季节,阴雨连绵,但室内的市集活动依然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上海白日梦科技团队也来到现场,通过诗词接龙的形式,让人们在创作中体验AR+文化的魅力。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学生团队带来了他们的红楼梦文创周边,打卡棒、摇摇乐、挂画等精美的设计作品吸引了不少文创爱好者与他们进行深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