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社区

“一街一路”的上海烟火气

打浦桥街道打造“零距离”幸福

文/杨颖

本文字数:2458

    烟火蒙西会客厅。本版均为受访者供图

    “丽园好食光”居民食堂。

    近日,打浦桥街道召开了深化发展“零距离家园”工程推进会,为下一阶段的“零距离家园”工作布局,也对上半年的工作作了一次阶段性总结。会上,发布了《打浦桥街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晰“打浦桥头·美丽窗口”的定位要求和实施路径。发布《打浦桥街道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实施方案》《打浦桥街道微网格工作导引》,明确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定位、架构、机制,进一步夯实五级治理体系。

    文/杨颖

    衣食住行

    有上海“腔调”的生活圈

    打浦桥街道的“零距离家园”工程推进会上,来自街道、社区、居民区一线的代表做了分享,一项项工程,一个个事例,串起了打浦桥街道用心打造的“零距离”幸福。打浦桥街道“一街一路”的核心区域在丽蒙街区,2024年“一街一路”建设项目设计方案中,以“烟火”与“时尚”双要素为主旨,结合融入“老上海”“打浦桥”等历史人文元素,努力实现街区功能与形象、景观与文脉高度统一,让街区既保有城市特有的“烟火气”,又不失现代前卫的“时尚感”。

    上网搜“网红菜场”,蒙西菜场一定在醒目的位置。这家体量不大,嵌在居民区中的菜场,已经成为上海烟火气的代表。很多人远道而来,只为排队买一块号称口感“天花板”的羌饼;或者带回一盒大名鼎鼎的白斩鸡;或者体验一把油条配咖啡是什么感觉。每天,摊贩的叫卖声、油锅的滋喳声、切斩烤鸭白斩鸡手起刀落的笃笃声,交织成了丽蒙街区的生活交响曲。

    打浦桥街道做任何项目都有一个特点,不追求表面效果,将力气用在实处。蒙西菜场除了卖菜,各类档次的小餐饮一应俱全,并不追求“网红”后的高大上;一些社区嫌修车摊影响市容,在这里,修车摊依然大大方方地亮出招牌;打浦桥街道也没有被统一招牌一刀切,各种尺寸、各种色彩的招牌在这里并存。即使是环境美化,这里也别具一格,在汇龙新城的围墙外,陈列着的绘画作品,都是汇龙幼儿园的孩子们创作的。

    保留上海人的生活节奏,适应上海人的日常需求,满足普通上海人家的衣食住行,这是打浦桥街道“零距离家园”工程在实施中最大的亮点。这样做的效果是什么?来到这里的外区人,无不认为这里是上海味道、上海腔调、能体现上海生活文化街区的典范。而这个街区的人们,无不自豪地演绎和示范着真正的属于上海的“烟火气”。

    街坊邻居

    有上海味道的服务圈

    对于打浦桥街道来说,“零距离家园”工程也好,“一街一路”建设也好,改造和增加一些便民设施、利民项目当然很必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构建区域内人与人、街区与生活的新型友好关系。

    走在蒙自西路上,你随时都会发现街边的长条凳子,对于每天买菜来来回回的老年人,这些凳子很重要,他们可以在来往的路上坐下,歇歇脚。走进蒙西小区,你除了能感受到环境的整洁,还能在这片老公房中发现一个挂着“加梯运维中心”牌子的地方,虽然这个区域加装电梯的速度已经遥遥领先,但这个运维中心的存在,还是让加梯尚未完成的居民感到暖心,让加梯刚结束的居民感到安心。

    “零距离家园”建设,环境美化固然很重要,但通过服务内容的升级,让居民们的生活便利无碍才是打浦桥街道追求的目标。在丽园路上,有一家看招牌就知道开了很久的“生活服务中心”,这家服务中心为附近居民提供从维修到理发各项服务,甚至上海已经很难找到的织补项目都有。服务中心的环境整洁雅静,招牌却是很多年前的那种红底金字的老样子。最近里面又开出了便民食堂,14元一大荤一小荤一素菜的三菜一汤,25元的四菜一汤,色香味俱全。你可以成为“长吃客”,也可以偶尔换下口味,解放一下厨房里的自己。更重要的是,食堂就餐还会偶遇自己的邻居,有助于搞好邻里关系。都说上海人精打细算,丽蒙街区的“一街一路”建设,以“近邻”的姿态,贴合上海市民的日常需求,成为居民们信任的平台。

    家长里短

    有上海人情的交际圈

    “烟火气”有一个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那就是人与人的交流。光有美味的小吃、价廉物美的菜场、巨细靡遗的服务项目,社区还是静态的,只有有了人与人的交流,有了阿姨爷叔们嘴里的家长里短,社区才会生动起来。就像电视剧《繁花》,说了上海话,就更能体现上海味道。在蒙西小区,街道特意挤出地方开辟了一个“居民会客厅”。走进这个平常的空间,一边是儿童阅读区,陈列着一书架的童书,高高低低的凳子坐垫,让孩子和家长可以选择一个舒服的姿势,在这里看书讲故事。另一边则是一圈简易沙发,有几位老人正坐在那里讲着邻里之间的轶事。

    作为老公房密集的区域,打浦桥街道通过辟出公共活动空间,引导居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改变了邻居见面不相识的状况,也为街道居委会举行社区活动打好了基础。

    一部分人在居民会客厅,而另一部分老人则更中意居委会为他们特意制作的遮阳棚,坐在遮阳棚下,老上海弄堂的感觉似乎又回来了。而更多的年纪不那么大的居民,则带着孩子在弄堂的小花园里学着骑车,或者到丽蒙绿地跑步健身。

    当更多的人被街区的设施吸引走出家门,参与到群体的活动中来,有上海味道的“烟火气”才真正成为打浦桥的名片。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城·社区 A07“一街一路”的上海烟火气 文/杨颖2024-07-04 2 2024年07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