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郭颖
本报讯 “我住在蓝村路,昨天晚上12点,美食一条街还人声鼎沸,叫我们这种打工人今天怎么搬砖?”“我们小区一共只有3栋楼,却要面对十几根烟囱,你们吃得开心,叫我们居民如何吃得消?小龙虾、烤羊肉,我们高层居民的被子枕头里都充满了油烟味”……
都说烟火气,是城市生命力的象征,但是,夜经济也会遇到扰民的问题,外摆经济的日与夜、堵与疏,同样是考验市民体验与城市管理的时刻。昨日,第三届浦东城管论坛组织了一场市民大讨论,直面夏令时期投诉居高不下的餐饮外摆、噪音超标、油烟扰民等顽点问题,共同探讨如何破解“烟火气与脏乱差、便民与扰民并存”的城市治理难题。
炎炎夏日,浦东新区文建中学体育馆内一片热火朝天,不设门槛自主报名的100多名社区居民、学生、物业、周边上班族,社区干部、商铺经营者以及各级各行业职能部门、法律人士、媒体观察员等260多人齐聚一堂,围绕“外摆经济的日与夜,城市治理的疏与堵”畅所欲言。
据介绍,蓝村路周边,有280多家小餐馆、2万多居民。“我们已经在改业态,多推轻餐饮。”街道方面说,“目前我们正在探索降噪音、除异味等试点,将来全面推广。”
“希望给予我们合理的时间和空间做外摆。”轻油烟商户有话说,重油烟餐饮也表态,“欢迎居民随时监测,如果不合格,我们会继续整改。”对此,原本意见很大的居民也“让步”,“我们居民不反对非重油餐饮,如果油烟可以控制,能参与监督,我们也同意。”
塘桥城管中队表示,目前已经让居民参与到管理当中,进行24小时油烟检测,并且采取成立联盟、商圈工作室、共享烟囱等方式积极解决油烟扰民的问题。
专家认为,众口难调,“既要还要又要”很难,所以商家、居民必须要有直接的沟通协商机制。
外摆不等于乱摆,讨论中,有居民持反对意见,觉得楼下太吵、油烟太重;有市民持赞同观点,觉得烟火气高一点、户外凉快一点,兴旺生活很舒服;有上班族表示商场和美食街可以来点正规化、因地制宜的设置;商家们也纷纷表示设置外摆生意能好一点,也愿意负责清理卫生和油烟管道,在合规范围内经营;同时,职能部门也表述了在管理上的困惑和难处,市民们和商家们表达了理解。大家结合各自的生活和工作实践,对如何解决乱设摊、如何及时整治、如何有效规范商户行为等方面各抒己见,观点鲜明,矛盾凸显,合力化解。
短短一个半小时,破除了常规的访谈模式,不指定发言人,《浦东城管论坛》成为了人人参与的“议事厅”。会场里不断涌现的“金点子”,为调和“烟火气与脏乱差、便民与扰民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更多思路和期待,希望通过加强规划与管理、创新治理模式、提升居民素养等方面工作,让居民都享有充满烟火气又不失整洁与秩序的城市面貌。
此次市民大讨论是浦东新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又一次大胆创新,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又一次突破尝试。自2022年举办首届浦东城管论坛以来,浦东新区综合执法局始终坚持将这项“7·15”公众开放日品牌活动打造成为倾听社会呼声、回应民生关注、破解热点难点,搭建政府和市民之间全方位、开放性、零距离的对话平台。
浦东新区综合执法局表示,接下来将把这次市民大讨论的成果运用好、推进好,转变为走进市民心中的“入场券”,也将继续开展各类活动,建立起“听民声、汲民智”政民互动、形式丰富的平台,不断践行“守正创新,担当有为”的浦东城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