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上海书展

首届“书香上海·东方阅读盛典”举行

专家共议:人工智能对出版业有何影响?

记者 郦亮

本文字数:1182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AI技术的发展为出版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AI不会取代出版业,而是作为工具赋能出版业,提升其效率和水平。”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助理、教授乔宇在首届“书香上海·东方阅读盛典”上说。作为今年上海书展的高峰论坛之一,此次东方阅读盛典以“文学·城市·阅读·AI·未来”为主题,为读者描绘了未来阅读的图景。

    这几年AI是一个全社会的热点,在出版界也不例外。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以《人工智能对出版业的影响》为题,分享了人工智能在出版业发展中的最新情况。他指出,过去30多年间,AI对出版业的影响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国际出版业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实践表明,AI的应用强化了出版功能,改变了出版流程,改进了出版工具,对出版业的影响是积极的,因此人工智能是中国出版业发展的新机遇。

    AI不是洪水猛兽,更不会和出版人“争夺饭碗”。这是乔宇教授的一个核心观点。他很明确地表示,AI不会取代出版业,而是作为工具赋能出版业,提升其效率和水平。他认为,AI可以帮助出版业更好地鉴别、加工和整理知识,使其更加精准、有效。乔宇鼓励读者和作者积极拥抱AI,将其作为工具提升阅读和创作体验,让AI更好地为阅读和创作服务。但也要保持对AI局限性的清醒认识,坚持阅读和思考,进一步推动出版行业的发展。

    无论AI如何发展,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阅读永远都不会过时。著名作家、学者,上海文史馆馆员鲍鹏山甚至提出了“永恒阅读”的概念。他认为,阅读是保守人类本质的重要途径,是人类永恒的活动。他强调了阅读经典(原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些经典著作是人类文明的源头,是构成我们价值观和精神世界的基础,是人类的文明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鲍鹏山看来,永恒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善生活,“是为了改善我们的生命,让我们永远保持人类的自我的本质,使人可以称之为人。”

    “创新有四个特征:未知性、累积性、偶然性、集聚性。”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陆铭说,“创新的发生,需要人与人见面,进行知识的传播、交流、互动。知识的碰撞在什么样的空间产生?十分重要的就是城市的第三空间。上海书展、‘书香上海·东方阅读盛典’就是这样一个公共的第三空间。”

    本届“书香上海·东方阅读盛典”期间,东方出版中心和新华出版社还向华山263老字号品牌馆、上海市清流中学、上海同济黄渡小学、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党群工作中心、上海市长宁区妇女联合会等5家单位捐赠了价值30万元的图书。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上海书展 A08专家共议:人工智能对出版业有何影响? 记者 郦亮2024-08-16 2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